黑暗之中,徐瑾輕輕地合上已經看完的書本,口中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後將書本放回到了原處。
此刻的徐瑾,正在心中思量著,這本書中記載的故事,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
徐瑾可以肯定,書中的故事絕對是有經過別人美化加工的,可能呈現出的故事,和事實相差甚遠,但只要那些事情曾經真的發生過,就已經足以說明一些問題了,起碼可以證明,這個世界比徐瑾想象中的還要有意思。
“採華、和光、渡幽、積溟,這些原本屬於神明的名字,成為了如今修行境界的名字,這足以說明,神明對於這個世界的影響到底是多麼深遠!”徐瑾此刻在心中如此想道。
對於修行的境界劃分,徐瑾之前知道的其實就只有採華與和光兩個境界,之後境界的名稱他並不知曉,可透過剛才的那本書,徐瑾大致已經猜到了,後面的修行境界,估計就是渡幽和積溟,所以這幾個神明的故事,才會被放到了書本的最前面。
在心思運轉之間,徐瑾心情已經平靜了下來,順手翻了一下書架上剩下的三本書,這次就沒有什麼驚喜了,剩下的三本書和他之前看過的那些一樣,對他沒有多大的價值。
將書架上的書籍再次規整了一下,基本上看不出有被翻閱過的痕跡後,徐瑾坐回到自己的位置,輕輕的閉上了雙眼,在腦海中開始整理自己從書中收穫到的東西。
首先,他對於如今這個世界的格局,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自己所在的陳國,原來是一個諸侯國,旁邊的景國也是一樣,名義上來說,大家都屬於大盛封國。
透過那本《陳國史》之中的描述,徐瑾可以看出,大盛對於類似像陳國這樣的封國,其實並沒有太強的約束,生活在諸侯國之中的普通百姓,可能只知道自己所在的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名字,完全不知道有大盛的存在,徐瑾自己之前就是如此。
不過諸侯國和大盛之間,彼此的地位高下還是很明確的,就比如說每三年一次的諸侯宴,基本上能到達的諸侯都會到,而且諸侯國國主之位的交替,也必須要通知大盛,諸侯之間有什麼紛爭,一般也是由大盛出面調解。
透過那本《陳國史》,徐瑾也明白了陳國和景國之間,原本居然是一個諸侯國,彼此的恩怨從一千多年前就種下了,所以摩擦不斷。
另外對自己這些血梟道兵,這一次來到良隅的原因,徐瑾現在心中也有了一些猜測。
透過剛才書中看到的內容,再結合這兩天路途之中聽到的隻言片語,徐瑾覺得,很有可能,自己等人這一次過來,是在吳刑的帶領下,保護陳國國主,去參加諸侯宴會的。
這個猜測只能說是有一定的可能,至於準確性有多少,徐瑾現在無法確定,只能交由時間來驗證。
而透過閱讀那本《神話小記》,徐瑾瞭解了一些這個世界的神話傳說,透過其中的記載,加上自己之前進入過的朱丘虛境,徐瑾初步認識了神明對於這個世界的影響。
比較讓徐瑾感到意外的是,書中記載的最後一個神話故事,人類和神明之間,居然還曾經訂立過契約,而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書中最為真實的一個。
一般契約的訂立,大多是建立在雙方比較平等的情況下,在契約雙方差距很大的情況下,沒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是很難坐在一起訂立契約的。
當然這種情況,指的是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公正的契約,因為某些原因,並不對等的雙方簽訂了契約,那隻能是一份並不對等的契約,徐瑾覺得,人族和神明之間的契約,可能就是這樣一份並不對等的契約吧。
還有這個世界地位較高的統治階級,似乎也都是傳承了某些血脈,如他在朱丘虛境親眼見過那位,還有他沒有見過的陳國國主,都是具備血脈傳承的。
將腦海之中的資訊規整了一下,再結合自己已知的一些東西,以及剛才的書架上,他只草草的翻閱了一下的那些普通書籍的內容,徐瑾還能夠推測出一些比較簡單的未知資訊,這些同樣也完善了他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腦海中的思緒整理的差不多的時候,距離天亮還有一些時間,徐瑾也沒有什麼睡意,索性就準備修煉一會。
閉目運轉著體內的法力,徐瑾的意識沉入到識海之中,隨著他意識的沉入,識海之中的補天兵戈令,也隨之散發出了淡淡的五色光華。
意識沐浴著五色光華,徐瑾明顯能夠感覺到,自從自己根基被修補圓滿之後,再次沐浴在五色光華之中,就沒有了那種自身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修補的感覺了。
不過,此時意識沐浴在五色光華之中,徐瑾卻有另外一種感覺,好像隱約之間,好像有那麼一絲明悟,但又非常的隱晦,似乎並不存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