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時候的碣石山雖然也小有名氣,但是,這裡依然是未開發的狀態。
山雖不高,但路依然崎區。
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
因為,萬曆皇帝爬山根本就不用自己走路。
一隊又一隊的力士換著班抬著肩輿,就將萬曆皇帝抬上了碣石山。
萬曆皇帝戴著墨鏡來到一處視野寬闊的高山平臺之上,按照,當地的官員說,這裡就是魏武帝登高賦詩之地,同時,也是始皇帝勒石記功,歌頌一統之地!
不過,看著周圍的景色,雖然,寬闊壯麗,但是,千年前的痕跡好像並沒有一絲留下來。
高臺一旁的巨石上光禿禿的,除了歲月的痕跡之外,一點歷史的痕跡都沒留下。
但是,這些都不妨礙這次的壯麗,抬眼望去,大海的波濤無窮無盡,一波又一波的衝向岸邊,捲進深海,留下的只有一抹帶有海腥味的清風。
萬曆皇帝噸噸噸幹了半瓶氣泡水後,他感嘆道:“歲月悠悠,千古風流!始皇漢武,魏武唐宗,一時英豪,皆聚此地。果然是鍾靈毓秀,氣象萬千!”
萬曆皇帝誇獎著此地的風流和歷史,隨駕一旁的官員們也立刻躬身回道:“陛下之功,不遜前者。”
萬曆皇帝聽著隨駕官員的奉承,他也呵呵一笑,並未置評。
做皇帝雖然都自戀,但是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始皇漢武,魏武唐宗是何等功勳?
哪一位不是推陳出新的開拓之主?
萬曆皇帝雖然也自戀這些自己萬曆中興的“功績”,但是,萬曆皇帝知曉自己的功績大多都是集中在中興和守成之上。
開拓,這方面,萬曆皇帝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除非現在萬曆皇帝能夠平定朝鮮倭亂,西南播州之叛,雲南緬禍。
不然的話,萬曆皇帝哪好意思跟這些前輩們並列。
萬曆皇帝戴著墨鏡,笑看風雲,“若是太子能幫朕把三亂平定,朕也有底氣在此勒石記功,傳之千古了。”
“今日來此,朕不過也是憑弔古今,感懷事實罷了。卿等也為一時之人傑,朕今天也設個彩頭,諸卿以碣石觀海之景為題,賦詩作詞一首,得魁者,朕有重賞!”
此情此景,帶著一波隨駕官員的萬曆皇帝也決定附庸風雅一番,在這裡碣石山的高臺之上做一個詩會。
隨駕的官員聽到萬曆皇帝這個提議之後,紛紛表示:“吾皇聖明!”
接著一幫人就開始自信滿滿的打起腹稿,想要在此詩會上一展風采,一飛沖天!
過了一會兒,一位隨駕的中書舍人站出來了。
“皇上,臣有一詩。”
萬曆皇帝看了一眼這個有點眼熟,但想不起名字的中書舍人,道:“念來聽聽。”
這位中書舍人準備了一下,然後清清嗓子,然後看著前面的大海賦詩道:“臨風送波濤,潮開萬世安。古有堯舜道,今逢盛世朝!”
…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萬曆皇帝聽到這首詩後,頓時眉開眼笑,這首詩雖然不是特別出彩,但是,這首詩卻寫出他心中的盛世之願。
萬曆皇帝喜道:“好,賞!”
在一旁伺候的陳炬,聽到萬曆皇帝喊賞了之後,立刻就捧著一旁小盤過去,給了這位中書舍人一份獎勵。
這份獎勵是一張嶄新的大明皇莊一兩銀子面值銀票紙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