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九年六月初六日,雖有驕陽似火,但亦有雨後的清風送爽。
京城內外無不透出了難掩的自豪和喜悅,充斥在京師的百姓之中,所有的人目光都不由自主的聚集到了此刻正在紫禁城武英殿舉行的慶功大殿。
這一日,邢玠,麻貴,楊遂等入朝抗倭將領們皆盛裝冠帶,出現在武英殿的慶功大典上。
此刻,無論文臣武將,都對邢玠等人投入了豔羨目光。
朝戰抗倭雖然打的持久,但是,這戰果絕對是國朝開國以來最大的戰果之一!
但憑倭寇戰後簽訂的價值四萬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條約而言,這絕對是前無古人的絕世成就!
四萬萬兩白銀啊!
這是在場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數字,就算是那些數百年的簪纓世家,他們世代的積累到的財富,在這四萬萬兩白銀面前,都會顯得無比渺小。
雖說,讀聖賢書,養浩然氣的讀書人不屑這滿身銅臭,但也是這銅臭不夠多才會嫌棄的。
如果,這銅臭足有多,足夠打動人心,什麼聖賢道理,仁義道德,統統都是不值一文的破爛架子。
只有銀子才是硬道理!
不然苦讀數十載,寒暑不知秋的一門心思考科舉為的什麼?
難道,為的真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嗎?
別逗了!
這都一些沒有成就的窮酸文人們都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找點心理安慰。
真正有能力考科舉中進士的人,哪一個想的不是光宗耀祖,位極人臣,恩澤百代?
所以,當京中百官知曉邢玠和倭寇簽署了《漢城條約》之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對著邢玠投去了激動羨慕的眼光。
此功必然昭顯於世,照耀古今!
將來的浩浩史書之上也必然會有邢玠的傳奇!
這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一心求名而不可得計程車大夫們。
王錫爵看著邢玠,他的心中也是感慨萬千,誰能想到當初朝鮮的燙手山芋,竟然成了邢玠功成名就的階梯。
在若干年後,後人評論這段歷史的時候,邢玠的光彩也肯定是要壓過當時無數的。
所以,王錫爵也不由得羨慕起來了。
顯然,此刻的邢玠已經成了大明炙手可熱的頂級人物了。
朱常洛端坐在武英殿的御座上,頭戴翼善冠,身著隆重而華麗的青金龍紋的龍袍吉服,眼中含笑的看著邢玠等人進殿而來。
此次的慶功大殿便是由朱常洛全權主持的。
軍機大臣兼禮部尚書董其昌在朱常洛的授意下,開始宣讀旨意。
「有制,百官跪聽!」
董其昌捧著一道旨意站在朱常洛之下的丹陛旁,大聲宣佈旨意。
王錫爵,沈思孝等百官,聽到董其昌的聲音後,紛紛跪拜。
「臣等恭聽聖太子玉旨。」
董其昌看著所有人都已經跪拜在地後,他張開手中的旨意開始正式宣讀。
「奉天行道聖太子制曰:孤承天命,監攝天下,賴有百官用力,萬眾齊心,奄有盛世!東洋有小邦者,曰日本。其邦兇戾,不尊天命,不行聖道。於有豐臣氏僭越日國國政,欺辱其主,令懾群臣。使日國天日晦暗,太阿倒持。」
「豐臣氏,狼子野心,貪心不足。妄蓄大志,企圖朝鮮,欲滅其祚,墜其廟。孤念朝鮮世代恭順,於是出天兵以懲不臣。挽救朝鮮社稷於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