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萬曆皇帝的話頭,朱常洛說道:“是呀父皇,現在還真不太容易找到一位瞭解遼東情況的官員擔任兵部尚書。李成梁在遼東幾十年,也算是人熟地熟,可惜他是個武官出身。”
話題引到到李成梁身上後,萬曆皇帝也順著這個思路想了會兒,“這個李成梁還不錯,這麼多年來讓他鎮守遼東,朕其實挺放心的。可惜,他在一個地方待的也太久了,而且,關於他的風言風語和彈劾也一直沒斷過,所以,這個人用起來,朕也不是很放心的。”
朱常洛說道:“像李成梁這樣邊疆宿將,長期的外放在地方上,確實容易滋生出來驕縱之心,但是,如果他的控在手心裡,做一個軍事參謀還是不錯的。但是,像兵部尚書這個職位,一般都是翰林進士出身的文官才能擔任。李成梁在這一塊上確實不夠格。”
朱常洛話裡話外的說著李成梁的本事,又點著李成梁的弱點,但是,這話聽在萬曆皇帝耳中,萬曆皇帝就有點不舒服了。
當然,這個不舒服也不是針對朱常洛的,而是針對那些霸道的文官們的。
這些把資歷、出身這一塊,看的比天都重的文官們,對於那種打破常規的官員出現時,他們就會立刻爆炸,然後奇蹟般的團結在一起,然後群起而攻之,死命的阻攔和打壓那些打破常規的官員出現。
其中最顯眼的例子就是嘉靖朝時名震天下的海剛峰!
就因為他只是個舉人出身的官員,就算他剛正不阿,官聲極佳,有懟天懟地的勇氣,最後他的結局還是被冷落到了南京那邊的清水衙門孤獨終老。
當然,這其中也有皇帝的意思,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海瑞自身的短板太明顯了,如果他能身居高位,那麼對於那些翰林進士出身的官員們來說,這就是對自己出身和資歷的以及十年苦讀聖賢書的侮辱。
所以,很多時候,官員升遷這一塊,並不是看能力的,而是看出身的。
出身決定高度,而能力最多就決定一個職務罷了。
而在萬曆皇帝這一朝,萬曆皇帝雖然不愛上朝,不喜歡跟文官們鬥法,但是他對武官或者有武略的文官還是相當器重的。
遠的不說,就說李成梁,李成梁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都是萬曆皇帝支援和維護的結果。還有像麻貴等等武將世家出身的武官,萬曆皇帝對他們的賞賜和愛護也都不是一般的小。
很多有本事的武官們去世了,萬曆皇帝都會下旨賜祭葬的,給予的殊榮,對比之前的幾位皇帝來說可謂是恩重如山。
可惜,萬曆皇帝能做的也只能止步於此,並不能才實質上改變文盛武衰的朝政格局。
在很多文官眼裡,就算是再有本事的武官,也不過是一介莽夫罷了,武官只是他們手裡可以隨時拿捏的工具而已。
萬曆皇帝靜靜的吃了一包辣條,又喝了一瓶氣泡水,然後他看著朱常洛說道:“要不朕就讓李成梁幹兵部尚書!”
朱常洛的表情是震驚的,至於是真是假,也只有朱常洛自己知道。
朱常洛說道:“這樣可以嗎?李成梁可是武官出身,如果他擔任兵部尚書了,內閣那邊能同意嗎?”
萬曆皇帝不高興了,“這江山是朕做主,還是內閣做主?”
朱常洛立刻安慰著萬曆皇帝說道:“當然是父皇做主了。”
萬曆皇帝哼道:“既然是朕做主,那朕就讓李成梁做兵部尚書了。”
朱常洛順勢就道:“父皇英明!”
這時候萬曆皇帝才覺得自己的脾氣總算是順暢了。
然後,朱常洛又問道:“那田樂怎麼辦呢?”
萬曆皇帝喝了一口氣泡水說道:“田樂也簡單,讓他也升任兵部尚書不就行了。歷來總督掛兵部尚書銜的事情在大明並不算孤例,而是時有發生。給田樂一個兵部尚書的銜,既表明了朕對他能力認可,也算是給內閣一個臺階。”
朱常洛聽完以後,立刻吹捧道:“父皇高明!”
萬曆皇帝笑道:“這算什麼高明,這就是一種簡單的交換而已。雖然,朕是天子,但是有時候還是得有一些妥協和讓步才行。不然朝廷裡的事情煩都能把人煩死。這一點等以後你就知道了。”
朱常洛聽著萬曆皇帝的鬥爭經驗,他心地也微微一嘆,可不是嘛。皇帝雖然至高無上,擁有無上權威,但是具體到某些事情的時候,尤其是這件事又跟利益相關的文官集團打對臺時,必要的妥協還是要有的。不然,就算是皇帝也得撞的頭破血流。妄想僅憑一道聖旨就把事情給做成了,那是不可能滴。
朱常洛默默的給萬曆皇帝捶著背,“父皇真是辛苦了,兒臣有父皇這樣的大樹遮風擋雨,真是兒臣千百輩子修來的福氣。”
萬曆皇帝說道:“這算什麼話?你我父子本就一體。況且天家本就是家國一體,朕幫你,其實也是為了社稷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