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很貴?”
“還行。”
一個驚訝的詢問,一個淡定的回應。
周桉如再看金鐸,又多了三分的驚奇和異樣,璀璨眼眸中浮現出難以言述的神情。
圖碗亮相,蘇富比首席鑑定師陳彥傑也是相當震驚。趕緊抽出純棉汗巾擦拭雙手這才開始上手。
其他幾個鑑定師目光爍爍,盡是難以置信。
陳彥傑身為蘇富比首席鑑定師,他的鑑定功夫和口碑在業界內首屈一指。別看他是混血老外,但他名聲秒出國內眾多專家十條街還不止。
現在世界各大拍賣行包括佳士得、蘇富比、納高在內幾乎看不到神州血脈鑑定師的蹤影。
上次在青城山遇見的方嘉銘,名義上是蘇富比的首席鑑定師,其實也就掛個名頭,借用他老爹的招牌。
各大頂級拍賣行神州古董古玩和文物的專業級鑑定師居然是老外,說起來不可思議聽起來是個笑話,但實際上確實如此。
老外,就是會比神州專家更會看神州古董。
從前如此,現在也是這樣,至於將來,誰也不好說。
陳彥傑握碗的手法很普通卻也很老道。拇指扣外壁四指緊貼內壁,先是從底部往上拉,然後左手捏著圈足轉動,右手五指依次往上拉直至將整隻碗拉完。
跟著換左手,再接著左手扣圈足,右手五指逮著內外壁轉圈。
這是在測試碗的厚薄,同時也在感受碗的材質和釉水。
這種手法在各個鑑定師裡屬於通用級。能感受到什麼程度就得看自己的水平。
接下來陳彥傑舉著碗和視線平齊看碗的規整度,再看碗的釉面和畫工。
這時候的陳彥傑已經用上了高倍放大鏡。除去看畫工和釉面,還看那幾個紅戳內容和用料。
這是最核心也是最考驗鑑定師技術的一步。
現在西方鑑定師們又發明了一種全新的鑑定方法,那就是利用高倍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瓷器胎質的緊閉度。
從宋朝開始,神州官窯瓷器胎泥越來越好,在塑胎之後,胎泥分子結合密實,覆蓋在胎泥上的釉面也了加厚。
在燒製的過程中,沒有曬乾的胎泥水分子會在高溫之下揮發浸入釉面形成了一個個只有藉助放大鏡顯微鏡才能看到的氣泡。
這,就是最近兩年來鑑定瓷器的大殺器。
死亡氣泡!
這種鑑定方法,國內只是聽說極少有人實踐。更別說大規模運用。
雖然改開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在現階段,神州鑑定師們的鑑定手法還是遵循老祖輩傳來的規矩,多看多摸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