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非示意沒問題之後,他便開啟了電腦和投影儀。
不一會,投影儀的幕布上就出現了他的劇本。
顧非單手摩挲著下巴,認真的看了起來。
講述的是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
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透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
一個探險小組透過這個蟲洞穿越到太陽系之外,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
典型的好萊塢科幻片劇本。
顧非笑了笑。
“先生,我想你這個劇本來錯地方了,我們這裡拍不了這種科幻電影。”
“怎麼會拍不了呢?”
“很多原因。”
“不,我覺得您在逃避問題,任何電影都能夠拍的出來,電影就是電影,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可以拍出來。”
顧非認真的看著他。
想了想。
說道:“我想我不認同您的觀點,電影其實不單單是電影,簡單來說它是從前期的劇本,拍攝,到後期的剪輯。往復雜了說,它是文學,音樂,技術,工藝的結合。”
“從歷史文學背景來說科幻在我們這兒的近現代的背景土壤並不深厚,從技術和工藝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做不到這些。”
老外直視著顧非的眼睛,說道:“我承認你說的有道理,但是如果因為這些侷限就放棄的話,中國什麼時候能拍出一部好的電影?”
“好的電影?”
顧非反問道:“先生您覺得好的電影的定義
是什麼?世界觀宏大?特效牛逼?故事精彩?立意深刻?我覺得都不是。”
“嗯?”老外愣了愣。
“一部好的電影,無論什麼題材,無論什麼票房,只要能夠引起某類特定群體的共鳴,它就是一部好的電影。”顧非直接說道。
“比如我前段時間拍的《夏洛特煩惱》,他雖然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但是他引起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回憶,那個年代的人因此有了共鳴,這就是好電影。”
“同樣的道理,科幻製作電影,他引起的是那些對未來充滿憂患意識人們的共鳴。”
“共鳴是會感染的,當能引起共鳴群體基數夠多的時候,絕對可以吸引另外一批對此共鳴感不是很強的觀眾,這樣的電影票房一定不會差。”
“但是有一類電影,它的共鳴群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那如果從票房,從題材,從製作過程來看,這一類電影絕對不會是一部好電影,但是對於那一小部分人來說,這部電影值得他們回憶,在他們心裡,這部電影就是他們人生的寶藏。”
顧非一口氣說了很長一段。
然後停頓下來,他不知道說了這麼多,面前的這位老外能不能理解。
“我忽然感覺你說的有點道理。”
老外笑了笑:“但是我很久沒有看到你說的那種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共鳴的電影了。”
顧非眉頭挑了一下:“剛好我寫了一個,不知道您願意看嗎?”
“這是我的榮幸。”老外攤了攤手。
顧非回到自己辦公室,開啟自己的筆記本,連線到投影儀上,幕布上出現他還沒有寫完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