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忠向後看去,果然見旗語如此,道:“既釣住敵人,無需再拼。速速後撤!”將自己預備隊派出,向龐德發起一波決死反擊,準備擊退龐德後再徐徐後退。
面對盧忠反擊,龐德寸步不退,死死釘在原地。
蘇渡、麴預已率強弩兵在兩翼展開,呈鉗形夾擊過來。
這樣龐德、蘇渡兩千多人已經從方陣變為雁形陣。
盧忠吃了一驚,忙命加快後退步伐。
大戟士陣型開始有些散亂。
張郃騎兵主將辛初望見形勢不對,當機立斷,下令騎兵進攻,掩護盧忠。
騎兵陣形分散,明顯是防著弩兵集中攢射。
當日麴義破公孫瓚,乃是先以盾槊兵遲緩騎兵速度,使其蝟集在一起,然後以強弩射擊,收到奇效。張郃當日親見麴義戰法,豈會不防!
辛初明顯模仿了草原騎兵戰法,散如鳥雀,聚如烏雲,遠遠就斜向上方拋射箭矢。
強弩射程太近,行動又緩慢,一旦被張郃騎兵纏住,只能被動挨打。
蘇渡急忙命令強弩兵向楯槊兵靠攏。
蕩寇軍已整齊隊伍,張遼見蘇渡陷入被動,當即舉槊馳出。
盧忠且戰且退,逐漸向城門靠攏。
辛初率騎兵將蘇渡強弩兵逼入楯槊兵中,見好就收,迅速後撤。騎兵先入城,盧忠在城上弓箭手掩護下,徐徐退入城中。
袁兵極強,龐德難以在冒著城頭箭雨打擊的情況下將盧忠擊潰,掩殺進城,只得停留在城上弓箭射程之外。
張遼收攏騎兵,回到中軍,對朱樟道:“此前目測有誤,張郃氣勢雖盛,數量絕對不到萬人。我仔細觀察,見其步卒最多三千,騎兵倒有四五千,合計八千左右,單論人數還不如我軍,為何敢出城與我軍野戰?”
朱樟也聽出張遼的潛臺詞,皺眉道:“張郃乃偽右將軍,負責西面之事,麾下兵力當不下於六萬。莫非張郃是想用野王吊住我軍,然後大軍合圍,殲我於沁、濟之間?”
龐德也回到中軍與朱樟碰面,道:“袁兵不弱,我軍折損不小,若是如此消耗,恐怕我軍戰略目標難以實現。”
龐德以兩千兵戰盧忠三千兵,戰鬥規模不大,但烈度極高。
雙方都是精銳,都是寧死不退。
實力相近,死傷相當。
龐德軍戰死兩百多人,重傷一百多,基本上難以救回,輕傷一百多人也一時難以再戰。
估計盧忠軍損失也差不多。
但袁兵是本土作戰,補充兵員相對容易,劉軍卻是死一個少一個。此消彼長,後面恐有覆滅之危。
龐德提醒朱樟三軍北上的戰略目標是襲擾袁軍,擇機殲其一部,而不是與敵人優勢兵力纏鬥和對耗。
揚武軍軍師陳容也道:“張郃居心叵測,不可不防。兵法有云,致人而不致於人。我等不可按賊兵計劃行事,必須出其不意,跳出此地。否則必為張郃所算。”
朱樟點頭道:“君等所言極是。不如徑向西行,與厲鋒軍配合,夾擊軹關呂翔。君等以為如何?”
張遼、龐德皆贊同。
不管採取什麼計策,都比遷延於野王城下要好。
等龐德整頓好軍隊,三軍立即動身向東南而行,聲稱奔襲懷縣。
張郃見朱樟等欲走,冷笑道:“既然深入我境內數十里,到了野王,還想脫身,視我等為無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