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靚聽了韓珩一番話,嘆息道:“韓君可謂忠義之士矣。”盛情邀請韓珩加入劉備軍。
韓珩搖頭道:“袁氏雖對胡人軟弱,但拔某於寒微之中,任為縣令,此恩不可謂不重,義不可背。”堅決拒絕。
衛靚再三相請,韓珩只是不允。
郭樂對韓珩冷笑道:“汝只知小恩小惠,不識大體,不過是腐儒罷了,休要拿忠義二字來粉飾!”
韓珩臉上怒氣一閃,又壓了下去,也冷冷道:“想當年汝主曾親自登門邀請於我,我都未曾答應。汝是何人,也敢來評價於我?”
郭樂愕然,片刻後才反應過來:“陛下識人之明,天下皆知。若汝果真被陛下看重,早就名重天下,豈會仍是區區縣令!汝自往臉上貼金,又是何必?”
韓珩不答,拱手而去。
衛靚沒有挽留,也未發怒將他擒拿,對郭樂道:“縣令之職,已是不低,可不能用區區二字。陛下曾在幽州遍訪豪傑,或許真見過此人也未可知。”
郭樂道:“若真有此事,此人拒絕陛下,不過是個有眼無珠、不識英雄的庸人罷了。”
兩人談論一番,略有惋惜,軍務繁忙,不再掛牽此事。
韓珩出大營後,仰天長嘆一聲。
誰能想到當年小小軍侯,竟能有今日之局面!
天下十三州,劉備已據六州,且都是重州、大州,統一天下之勢十分明顯。
這是再興漢室的明主!
惜哉!當年居然未下定決心追隨。
即使不如那田豫,也能比得上中途投效的徐邈、田疇吧。聽說徐邈為潁川太守,田疇為汝南太守,都是二千石的大員。
唉!
劉備在幽州公孫瓚麾下時,田豫主動來投。劉備又遍訪豪傑,主動見過田疇、閻柔、徐邈、李立、韓珩等等,結果沒有任何人跟劉備走。直到跟公孫瓚攻入冀州後,才訪得一個沐並。
回想當年之落魄,對比如今之輝煌,劉備一路走來,百戰成功,大是不易。
看似順利,其實步步危局。
初與曹操戰東平,袁紹攻擊青州。要不是袁術攻兗州,把曹操調走,曹操與袁紹夾擊劉備,劉備必然只有敗亡一途。
後與呂布圍攻曹操於鄄城,若是袁紹不因幼子生病而耽擱出兵,而是大兵南下,劉備必然會被曹、袁內外夾擊而敗,一敗就是崩盤之危。
劉備攻曹操於太原,若是袁紹不想著趁火打劫取幷州,而是與曹操達成諒解,與孫策南北夾擊,劉備亦只有敗亡一途。
每一步走來,都步步維艱。
每一個抉擇,都事關生死。
終於雲開霧散,掌握了戰局的主動。
******
在徐晃、衛靚、張燕三軍入代郡之時,關羽也派出三軍渡河與沮授爭河內。
揚武軍朱樟,蕩寇軍張遼,先登軍龐德。
以朱樟為軍主。
朱樟剽捷,好勇鬥狠。以前還曾下場與典韋、陳到搏鬥。這兩三年在關羽軍中,修心養性,折節志學,性情變了不少。
關羽是個手不釋卷、酷愛學習之人。越讀書,越覺得今是而昨非,越覺得自己無知。書中自有真意,真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在關羽影響和帶動下,劉備諸軍中,揚武軍將士識字最多,文化水平最高。從揚武軍走出來的人才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