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趙雲奔襲,孫策高呼:“列陣!列矛陣迎擊!”命令位於軍陣右翼的戚寄不要慌亂,立即迎敵,欲率領親兵,親赴戚寄陣中指揮。
周瑜拉住孫策,大聲在他耳邊吼道:“伯符!戚寄必難擋住趙雲,速退至大澤,尚能保全主幹,遲恐不及。”
孫策眼睛通紅,恨恨地向東方望了一眼,下令孫賁、陳武斷後,與周瑜、程普、黃蓋等向南就走。
孫賁眼中流淚,喃喃道:“大軍垂敗,我不斷後,誰能為之?”大吼道:“隨我來!”親自領兵向陳登軍發起逆襲。
陳武年紀雖輕,卻相當悍勇,受孫策知遇之恩,願以死報之,吼道:“大丈夫戰死沙場,死得其所,又何懼焉?”猛攻于禁軍。
孫賁、陳武攻勢雖猛,卻攻不破士氣大漲的陳、於諸軍。
劉備軍士看到趙雲來援,歡聲動地,高呼反擊,除陳登、劉曄留在中軍指揮外,自於禁、荀衍以下皆親臨一線,帶頭衝鋒。
孫賁、陳武攻擊勢頭頓時被挫。
隨著趙雲殺入戚寄軍中,其軍大亂。士兵戰死方數百人,戚寄就心膽俱裂,掉頭逃跑。
戚寄軍登時崩解,潰兵四散。
潰兵波及孫賁、陳武后軍,二人只有千餘人跟隨衝鋒,其餘皆走。
孫賁自知不免,對陳武道:“子烈,君尚年幼,若事不諧,可降。”
陳武道:“君何為也?”
孫賁道:“我為伯符堂兄,親族,豈可投降,墜其威名!”
陳武怒道:“我雖幼,亦知忠義,君勿多言,今日之事,一死而已!”
兩人陷陣,千餘人被圍數重。
呂衛大戟揮舞,將孫賁刺傷,喝令投降。
孫賁罵道:“蟊賊!汝是何人?乃欲爾公降?”捨身撲上,長矛劃過呂衛面頰,若非呂衛迅捷,這一矛就趁他大意取了他的性命。
呂衛又驚又怒,一戟下去,將孫賁劈死。
陳武奮不顧身,挾盾舞刀,撲到呂衛近前,刀刀搶攻,以命搏命。
呂衛被陳武近前,失了先手,只得棄了長戟,以環首刀疲於招架,連連後退,心中暗自叫苦。
于禁軍司馬馮習舉弩瞄準,勾動扳機,弩箭如電,射入陳武胸腹。
陳武身子頓時一個趔趄。
呂衛含怒揮刀,將陳武梟首。
可憐陳武陳子烈,年僅十八,功業未立,名聲未顯,就折於此地。
所謂“江表虎臣”之名,“殺身衛主”之忠,皆消散在歷史的煙塵中。
首領戰死,孫賁、陳武數百名部曲卻頑抗不降,被馮習用強弩射殺大半,其餘皆為徐禹以長矛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