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呂衛,最近一段時間作戰特別憋屈。兵力不如敵人,陳登、劉曄等又要求他採取守勢,萬不可貿然浪戰。
好不容易劉曄放話命他放開猛攻,呂衛叱吒暴喝,躍馬挺戟,咬著孫策三軍的尾巴肆意追殺。
孫策制止黃蓋等人看不慣呂衛的囂張、欲返身逆襲的打算,道:“前方就是我軍伏兵之所,且讓其苟活幾日。”
符離之南、蘄縣之北,有地曰大澤鄉,就是當年陳勝、吳廣起兵之地。
鄉如其名,該地之“大澤”雖然由於地理變遷,沒了水澤,但還是變成了一處方圓數十里的窪地,長滿荒草、蘆葦。
鄉亭殘破,空無人煙。
周瑜欲故技重施,再次祭出火攻之計。
孫策已與張勳通了訊息,張勳就埋伏在大澤之南,即使風向不利,無法放火,兩軍合計四五萬人,也足以殲滅兩萬不到的陳登聯軍。
然而陳登過了睢水,卻背水列陣,止步不追。
周瑜皺眉道:“此是何意?”不明所以。
若採取守勢,又何必追過睢水?
若採取攻勢,為何又止步不前?
如今背靠睢水,師法淮陰侯故智,時機不對,十分拙劣。以陳登、于禁之能,怎會如此?
孫策想不通陳登的用意,斷然道:“任陳登千般狡計,總要戰場上見真章!其兵不到兩萬,遠遜於我軍。擊之又有何疑!”
命令立即停下佯裝奔逃的步伐,返身列陣,立即向陳登陣發起攻擊。
陳登憑依睢水形狀,布了個卻月陣,長矛在前,弩兵巨後,分列兩邊,可以對進攻敵人進行集火射擊。
集中全部騎兵,得兩三百騎,交於呂衛統領,以遊騎戰術,在外圍活動,擾擊敵軍。
孫策對應列陣,也是矛手在前,弓手在後,布為方陣,徐徐進逼。
陳登背水,雖然錐形陣攻擊力最強,但孫策突破陳登軍陣,又能去往哪裡?總不能自投於水吧。因此佈置成方陣,準備以拙破巧,將陳登生生磨死。
兩軍皆敲響戰鼓。
陳登不動如山。
孫策攻掠如火。
眨眼間前線就廝殺在一起。
箭矢如雨,長矛攢刺,死傷狼藉。
孫策望著前線士兵的消耗,眼皮都不眨一下。他並不想替袁術賣命,但不破陳登,他又如何從容撤兵回揚州?不破陳登,芒刺在背,黃雀在後,他又如何襲破袁術,佔據揚州?
陳登、于禁皆是心腸剛硬之人,看著前排將士接連倒下,後續士兵奮勇補上,鮮血拋灑在睢水南岸,面容不變,暗自計算雙方實力變化。
陳登留在睢水之北不追,自然可以儲存實力。但袁術、孫策實力絲毫未損,劉備軍卻丟失了大片領土,實在難以甘心。
即便劉備率大軍迴轉,那大軍歷經苦戰,必然疲憊,恐怕也難以一舉奪回土地、殲滅袁術。
既然有冒險打擊袁術、孫策的機會,陳登便不願放過。
更何況此計乃是劉曄所獻。
昨日又得到援兵確切路線和行止。
陳登渡睢水作戰,似危,實安。
陳登清晨渡河,雙方鏖戰至午,屍體在對壘之處狼藉相枕,堆起老高,血腥氣瀰漫,讓人慾嘔吐。
雙方損失都在兩千多人。
陳登損失已超過一成,有些士兵眼中出現懼意。
于禁派督戰佇列後,別說後退,敢有遲疑不進者,皆斬。
凡殺五十七人。
徐州兵頂在前面,損失最大。軍司馬孟預戰死,各級將領死傷慘重。
呂衛拼命襲擾孫策軍側翼,多有殺傷,但也被孫策針對性派出三百多騎迎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