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頻使諸侯,足跡遍於數州,對局勢把握頗為精準。
且其本身也是個思建軍功、膽大心細的人物。與匡鎔一拍即合。
兩人帶著千餘郡兵悄悄移駐新汲。
新汲位於穎川郡東北,毗鄰陳國。
既然不是陳國境內,自然屬於“遙為聲勢”的範疇,又有“便宜行事”的權力,不屬於違令行動。
張飛主力吊在劉寵後面,其偵騎早派出去數十里。
匡鎔派出打探訊息的細作正好撞到幾名偵騎。
接上頭以後,匡鎔得知劉寵大敗,向這個方向逃來,頓時大喜。
韓非自告奮勇來說周頤。
所謂徐邈上萬大軍,自是虛言。
徐邈穎川兵一共才三千,入洛陽帶了一千兵:匡鎔派兵曹帶兵一千進屯郡南與劉表之魯陽相對的父城;還有一千兵則被匡鎔從郡治陽翟帶到了新汲。
牽招三軍東來,也是韓非虛言恫嚇。
牽招確實派兵東下,卻是派了李通、許褚二軍東指平陰,計劃渡河救援張楊。
牽招西入關中後,劉備又派了李通、許褚二軍前往支援,三軍皆由牽招節制。
牽招成為劉備軍中第二個指揮萬軍之上的將領。
第一個是田豫,曾督五萬兵。
劉備將西方全部託付給牽招,許其便宜行事。
也就是說牽招可以在東起兗州、西至長安、北至幷州、南至荊州的廣大區域,根據軍情,自由行動。
牽招心中有數,弘農、河南必須確保在控制之下,河東、河內則可以擇機進取。
曹操南下攻張楊,牽招第一個反應就是:河內不能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若出幷州,得河內,相當於在劉備腰上插了一把刀,隨時可以南下,切斷關中與兗州的聯絡。
牽招提出留一軍守潼關,兩軍東下“救援”張楊。
至於張楊是否接受這個好意,那就不是牽招關心的了。
李通和許褚都不肯留守,爭著參戰。
參戰才能立功,留守有什麼意思?
牽招雖然節制三軍,可以強行下令,李通、許褚也只得遵守。
但這種無理強壓,殊為不智。
牽招見李、許求戰態度堅決,也只得自己坐鎮潼關,監視漸有混亂苗頭的長安。
為免出現閃失,牽招恭請賈詡佐李、許之軍,並明確告知李通、許褚:“賈公深為左將軍倚重,已表為軍師中郎將,二君凡事應多考慮賈公意見。”
李通、許褚皆向賈詡抱拳道:“請賈公多加提點!”
賈詡擺擺手,微笑道:“二位將軍不嫌我絮叨即可,不敢稱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