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滅國之戰!
劉表稱楚王后,麾下各實力派權力不變,只是加了爵位品秩。
荊州八郡,江北四郡南陽、章陵、南郡、江夏,太守分別為張允、蒯越、蔡瑁、黃祖,各加將軍稱號。
南陽原有三十七縣,與汝南併為天下縣城最多的郡國。本朝靈帝時,將南陽郡南部之新野、朝陽、湖陽、蔡陽、章陵、隨縣等十四縣分出,設章陵郡。
開始南陽郡為袁術、孫堅所據,後孫堅死,袁術被曹操擊敗,南陽無主,劉表得而據之。
江南四郡為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太守分別是金旋、張羨、黃柔、李岱。
其中張羨、黃柔、李岱對劉表不滿,正暗中加緊勾連,意圖作亂。
劉表稱王后,任命別駕從事劉先為楚王傅,治中從事鄧義為侍中,蒯良為尚書令。
鄧義一直主張與劉備和睦相處,本就反對劉表與呂布、劉寵勾連之事,聽了蒯越激憤之語後,淡淡反問道:“西境無功,東境生變,南境隱憂,復能於北境與劉玄德起戰事乎?”
蒯越道:“莫非任憑劉玄德訛詐?”
鄧義道:“卷城扼守要衝,若棄卷城,南陽難存,絕不可讓。其餘三城,棄之亦無不可。”
蒯越道:“將士百戰所得,公一言而棄,可乎?”
鄧義道:“若不棄小利,則必致大損。”
蒯越道:“劉玄德方有事於兗州,豈會大舉來犯?此其虛言恫嚇。”
鄧義道:“君非劉玄德,君怎知其不會來犯?
若劉玄德如君,焉能兩年間橫掃三州?
如此英雄,豈可以常理度之?”
兩人辯論,引得在座眾文武也紛紛參與,各執一詞,爭吵不休。爭到激烈之處,有的甚至惱羞成怒,擼起袖子,要向對方施以老拳。
劉表臉色難看,道:“都是重臣、名士,吵吵嚷嚷,如同潑婦,成何體統!散會!”拂袖而去。
城必然要讓,糧必然得賠。
至於多少,須得透過談判來定。
劉表單獨召見鄧義密議。
會見後,鄧義領命北上,與劉備談判。
劉備於陳縣高規格接待鄧義,恭敬有加,談判氛圍開始非常寬鬆。
楚國擔心的割地之事,劉備輕輕揭過,只要了魯陽一城,遠未到達劉表底線。
劉表的底線跟鄧義一致,就是卷城必須保住,不然寧肯一戰。
但到了糧食賠償方面,劉備則獅子大開口,張嘴就是五百萬斛,而且寸步不讓。
鄧義還待討價還價,劉備勃然大怒,也如劉表般拂袖而去,只留下田豫與鄧義繼續不鹹不淡地談判。
田豫話裡話外都露出一個意思,左將軍數萬大軍已集中在豫州,隨時要挑選一個方向發動雷霆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