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糧道遭襲,蔡瑁方寸大亂,不知所為。
文聘急派文直領兵五千,打起火把,星夜馳援黃石城寨,寄希望於敵人未攻下城寨,或未及時焚燬糧草。
文直沿著江邊崎嶇山徑,一路急行,行至中途,就看到東邊火光明亮,照得半邊天通紅。
文直啊呀一聲,完了!
隨著越來越近,文直的心越來越往下沉。
天亮後到達城寨,看著一片狼藉,餘火未熄,文直欲哭無淚,急又派人再次西歸向大營報告。
文聘一夜未眠,次日午時等到預料之中的壞訊息,長嘆一聲,對蔡瑁道:“不意今日為小子所欺!”
其實文聘年紀也不大。
文聘成名也是最近幾年。
劉表入荊州後,多用荊州人士為佐。文聘是南陽大姓,蒯氏兄弟皆對其十分推許。劉表用其為將。
文聘在劉表平定荊州過程中屢立戰功,地位逐漸上升。年未至三十歲,已然成為一方大將。在劉表軍中僅次於蔡瑁、黃祖、張允、劉磐等寥寥數人,與龐季等不相伯仲。
蔡瑁也嘆道:“仲業曾數次提醒,我竟未納。我之過也!如今為之奈何?”
文聘道:“糧草被毀之時黃權應尚未得知,我軍須得保密。若訊息洩露,士氣必落,黃權萬一來襲,大不利。今日可如往常一樣攻城,然後悄悄東歸罷。”
蔡瑁道:“我方寸已亂,就依君言。”
文聘遂親自指揮攻城。
荊州兵攻勢凌厲,三次攻上城頭,都被黃權、張柏等擊退。
張柏堅定沒幾天的心思再次動搖,眼珠亂轉,在琢磨著是不是劫持黃權,直接退往江州。
黃權見張柏神色不對,笑道:“計算時日,吳將軍將至矣,敵軍垂死反撲,困獸猶鬥,或因後路被威脅之故耶?”
張柏定了定神,答道:“願如將軍所料!”
黃權被前將軍趙韙權宜表為行討虜中郎將,故軍中尊稱其為將軍。
次日,荊州兵大營炊煙裊裊,喊殺聲不絕,但一整天都沒來攻城。城上守兵大為詫異。
黃權命斥候外出偵查。
張柏認為此必是蔡瑁詭計,斥候出去乃是白白送死,建議黃權再加考慮。
黃權堅持。
張柏只得派出十來名斥候從城牆上用繩索縋下,前往敵軍大營檢視。
黃權心中已有分數,吳懿行軍路線,乃是巴郡本地人黃權給予規劃,並請了嚮導帶路。
吳懿何時切到荊州兵後路,黃權可以大體推算得知。
必是吳懿建功了。
黃權急忙調兵遣將,組織民夫,將從裡面堵住城門的土石搬開。
果然斥候很快回報,荊州兵大營空無一人,已然悄悄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