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一直聽得曹操文有荀彧、程昱,武有樂進、滿寵,英才濟濟。
荀彧清雅,程昱計毒,樂進勇銳,滿寵威重。
破壺關、降晉陽,程昱之計皆售。不容張楊不忌憚。
見程昱親至,張楊心中驚疑。
程昱向張楊、董昭還禮,斷喝一聲:“張將軍,大禍臨頭,君可知否?”
張楊臉色微變,隨即一寒,冷冷道:“程公,我敬公長者,何必拿大言唬我?欺我刀不利乎?”手按刀柄,長身而起。
堂側衛士皆嗆啷拔刀。
程昱鎮定自若,呵呵笑道:
“將軍還以為老夫是虛言?河內區區彈丸之地,而引得四方諸侯俱入。不論是哪方佔據上風,都不容將軍安居此位矣!
麴義秉袁紹之令,可會放過將軍?昔日韓馥今安在?
張遼奉呂布之令,可會顧念舊情?董卓、丁原又在何處?
李通、許褚為劉備取河內,即使劉備號稱仁德,將軍不過郭貢舊例,老死臨甾罷了。”
張楊道:“公何不言曹孟德?”
程昱道:“曹將軍入幷州,伍平、高肅俱為校尉,效力軍中,郭縕仍為太守,仍留舊任。
且將軍入河內,不過是借一落腳之地,以向河東。與將軍何傷?
將軍不陳兵以拒大敵,反而重兵針對客軍,失計之至也!”
張楊啞然,顧董昭。
董昭嘆道:“時移世易,孟德無故伐我,確有不當。如今形勢,程公應無誑言。”
張楊勉強維持面子上的鎮定,道:“曹孟德欲何為,請程公不必東拉西扯,直接言明即可!”
程昱微微一滯,大笑道:“張將軍果然豪氣不減當年!”頓了一頓,道:
“曹將軍請借沁水、波縣、軹縣三城,作為東下河東根據之地。待取河東後,定會歸還。
為表誠意,曹將軍願贈送將軍戰馬五百。如何?”
張楊道:“三城過多,最多沁水、波縣二城;五百匹馬過少,至少一千匹良馬。
另,曹孟德殺傷我軍數千,逍遙自去,留我獨自面對三路大軍,甚無道理!”
程昱露出憤怒之色,道:“曹將軍已取沁水,波縣旦夕可下,何必用借?
曹將軍全軍戰馬不過一千五百,予將軍一千,何以成軍?
君言三路敵軍,莫非還要請曹將軍為君賣命乎?此必不可!”
張楊呵呵一笑,感覺大佔上風,彷彿又回到當日擊破度遼將軍耿祉、據有河內的得意之時。
他將笑容一收,斷然道:“二縣斷不可多,千馬亦不可少。曹孟德還須助我退麴義、李通等。否則,其休想從我境內透過!”
程昱臉色變幻,憤憤道:“曹將軍忠義奮發,君卻趁火打劫,不怕為人詬病乎?”
張楊道:“我保境安民,與人無爭,而孟德遽來伐我,誰當為人詬病?”
程昱無奈,遂同張楊訂約。
張楊要求曹操先撤波縣之圍,送千匹戰馬至野王,同時派兵至少五千人東下,與自己併力以抗麴義。
待麴義退去後,張楊方借波縣予曹操。
程昱完成使命告辭。
董昭請送之出城。
張楊准許。
出城後,董昭見左右距離較遠,對程昱冷笑道:“君等誆騙稚叔,無乃太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