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聞蘇泰遇難,又驚又悲,落淚道:“仲通有勇有謀,使於諸侯,機謀應變,折衝樽俎,乃難得良才,竟為宵小所殺!惜哉!痛哉!”
蘇泰乃涿郡人,劉備二十四歲離開涿郡討黃巾時,蘇泰方十四五歲,年紀尚幼,未能跟隨。張飛與其家相熟,曾拍蘇泰肩,勉勵其習武讀書,長大後再來投。劉備在外漂泊數年,投公孫瓚後派張式等去家鄉招募豪傑,蘇泰遂來投,可謂舊友,亦算元從。訊息是呂虔飛馬報告,說是呂布派人告知他青州使節被害。劉備傷悼不已。
關羽等元從舊將與蘇泰相熟者,皆悲怒難忍。
周貫看看大家情緒稍稍平息,便獻計道:“呂布殺害使節,欺我太甚,不如因而激勵將士,以報仇之名舉兵西上,大軍席捲,不出旬月可擒呂布,定兗州。”
關羽亦含怒道:“仲通乃益德至交,益德若知此事,必怒極。此事雖未必是呂布所為,但呂布難辭其咎!且其人反覆無常,易交難養,即便結為婚姻,亦為心腹之患,末將以為當伐之!”
劉猛、臧霸皆持此議,踴躍求戰,願為先鋒。
趙雲則道:“大敵是袁紹,且呂布驍勇,非短時可破,若能羈縻之,則為上策。”
典韋閉口不發表意見。
豫州兵兩軍尚缺統領,暫由劉備領之。太史慈去了山陽。五軍主將中,三將支援伐兗州,一將反對,一將棄權,主戰派大佔上風。
郭嘉道:“婚姻之計最初乃徐元直所獻,後知袁紹亦有意聯姻呂布,嘉即力主與呂布結姻,否則此消彼長,大不利於我軍。呂布保護使節不利,固然有過,但蘇中郎一行死難,非其所願。若我等或因怒興師,或藉機西征,兗青掀起戰事,曠日持久,恐怕正中幕後黑手之下懷。嘉仍持婚姻之議。”
關羽瞪眼道:“君言大謬!袁紹與呂布結姻又如何?其大軍被田國讓拖住,又能給予呂布多少支援?我等可集十四軍,精兵六萬,一舉蕩平兗州,袁紹除坐視外有何方略?我軍破曹操用時三月,呂布能支援一月否?兵貴神速,施突襲之計,行雷霆一擊,正其時也!”
郭嘉不以為忤,笑道:“壯哉關將軍此言!袁紹雖有事於北,但抽出三四萬南下支援呂布,於其並非難事。呂布現有兵四五萬,雖非精兵,但也經歷過戰事,不算新兵。我軍雖有精兵六萬,若其一心守城,亦難倉促破之。久之,必生變。”
劉曄亦道:“豫州初定,郡縣各行其是,尚須時日方能與我軍融為一體,短時間難以提供助力;徐州亦處於小心經營的微妙時刻,若涸澤而漁,必引來大姓不滿,喪失民心;青州地狹人少,支援我軍兩年,已耗盡民力,近來各地或有抗稅、抗糧者,足為明證,如何還能支援我軍與呂布起戰事、拼消耗?徵呂布、定兗州,看似蜜餞,實則毒丸也!”
劉備對青州內部經濟、社會各方面的資訊掌握得比在場眾人都多得多,方方面面的資訊匯總到他這裡,讓他有種觸目驚心的感覺,也讓他有種挫敗感。比如說北海有黃巾死灰復燃,打的旗號是“倒蒼天、立黃天!去暴政、求活路!”難道自己穿越而來,又與號稱仁厚的劉玄德靈魂融合,就給青州百姓帶來這麼一個結果嗎?仁政、仁政,自己所行,真的是仁政嗎?趙子龍以仁擇主,要“從仁政所在”,難道選擇錯了?
沒有錯!
沒做錯!
我一定比曹操做的更好!
仁政,是一定會推行的。
但不是現在。
兗州一定要掃平。
但也不是現在。
自渡河以來,整個青州都繃得太緊,再不休息,一旦饑民四起,雖有數萬精兵,亦將一朝星散,高壓從來不是好辦法,“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若有豪傑在其中振臂一呼,青州將不復為劉備所有。為政者當懷戒懼之心,豈可高高在上,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