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只見此時此刻。
楊振寧和李政道推到桌子中心處的紙條上,赫然用中文寫著三個相同的字:
引力子。
看到這個字的瞬間。
黃昆的腦海中瞬間變得一片空白,彷彿大腦中的一切都被格式化了。
如果不是身邊的楊振寧及時扶住了他,黃昆甚至險些當眾跌落到地面上。
不過這也怪不了黃昆心理素質差。
縱觀整個物理學界,哪怕是諸如愛因斯坦、狄拉克這樣的頂尖大牛.不,哪怕是徐雲這種後世來的穿越者,聽到引力子的時候心中都平靜不下來。
某種意義上來說。
引力子這個概念,基本上可以理解成虛無縹緲的傳說。
眾所周知。
雖然沒有人能完全描述量子力學,但現代量子力學的形式體系由五個公理組成:
1.孤立物理系統的狀態可以與一個希爾伯特空間中的向量相互關聯。
2.物理系統的可觀測量與一個厄米運算元對應,若系統處於一個態Φ,測量物理量A會以機率p得到A的本徵值a。
3.若系統處於一個態Φ,測量物理量A得到本徵值a後,系統會瞬間塌縮至a對應的子空間。
4.系統隨時間的演化遵循薛定諤方程
5.全同粒子的波函式是對稱(玻色子)或反對稱的(費米子)。
在這五個公理的基礎上,物理學界最佳化出了力場重整化的方法。
也就是把幾種基本作用力進行重整,找到對應的機制。
在重整化理論剛提出的時候,只有電磁力可以重整化。
後來隨著大量優秀物理學家的努力,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重整化的方法也找到了,並找到了這些理論所預言的粒子。
比如說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光子,當我們從“電磁射線槍”射出一束鐳射時,我們實際是在開啟光子的激流,也就是最小的一束電磁力,兩個電子之間透過交換光子來傳遞電磁力。
強相互作用是膠子,例如質子帶正電互相排斥,原子核之所以沒有被質子拆散架,是因為強力的存在,兩個夸克透過交換膠子來傳遞強力。
弱相互作用力是W和Z玻色子,能把一種夸克變成另外一種夸克——比如一箇中子裡面有3個夸克,如果把其中的一個下夸克透過弱力變成上夸克,其它兩個不變,那麼,這個中子就會變成質子。
那麼按照這個邏輯,引力也應該有一種傳遞粒子,也就是引力子對吧?
但遺憾的是。
引力子的概念自從被提出的那天起,到黃昆他們聊天的這個時間段,依舊沒有任何被發現的跡象,反倒是駁斥引力子存在的理論有不少。
這其實是個很違和的現象:
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三毛,照理應該叫老四的四毛卻叫金色茉莉花
說實話。
如果只是單純的沒有找到這種粒子,那麼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就像老四叫做金色茉莉花其實問題不大,名字的問題而已嘛。
但問題是這個金色茉莉花他又禿頭又ED還有腳氣,這tmd就很離譜了。
而引力子呢,恰好就是這麼個情況:
引力子和廣義相對論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