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七百九十七章 任務獎勵(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九十七章 任務獎勵(中) (1 / 4)

「.......」

此時此刻。

看著面前浮現出的這段文字。

徐雲內心除了驚訝之外,更多的反而是一種更加微妙的釋然。

隨後徐雲伸手從面前檔案的封頁上撫過,微微感嘆道:

「果然是它啊.....」

沒錯。

其實在摺疊檔案的內容顯示之前...準確來說是先前看到推演結果的時候,徐雲對於這個獎勵就隱隱有了部分猜測。

畢竟.....

大於可是在1999年的時候就搞出了女媧機甲,其中必然要有某些黑科技存在。

當然了。

這裡的黑科技絕對不包括所謂的作業系統。

受《新世紀福音戰士》和《環太平洋》之類的動漫或者電影影響,很多人對於機甲的技術壁壘其實存在著極其錯誤的認知。

例如徐雲上輩子寫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機甲,儘管當時徐雲用比較簡單的公式解釋了材料的複雜原因,但依舊有人固執的認為作業系統才是最複雜的云云。

但實際上。

機甲的所謂操作程式早在2020年前後就已經有了好多種設計方案,甚至還有相關論文發表出爐。

比較典型的就是10.1019/J.JPE.2023.和10.1016/J.JNGSE.2021.這兩篇,設計的方案都很詳細。

這兩套作業系統沒有涉及任何所謂神經感應的原理,需要解決的核心其實是算力小型化的問題。

只要你算力夠高,機器的反應可比人體快多了——2023年有些新能源汽車都能做到毫秒級反應的智慧駕駛,遑論機甲這種高成本的玩意兒了。

譬如海對面的F35上頭已經配備了ICP系統,還有毛熊的獵戶座和兔子的彩虹無人機,都屬於自動化操作的範疇。

現實技術和影視幻想是兩回事,那些動漫啊遊戲啊之所以會和腦機意念這類概念掛鉤,主要原因其實這種設定看起來很帶感.....

總而言之。

對於一臺機甲而言,最重要的限制永遠都不可能是操控系統,而是材料和能源。

其中材料這塊徐雲不知道大於是怎麼搞定的,畢竟他不是材料領域的從業者。

但能源這方面就不一樣了,它的可選項並不多。

要麼是華夏突然打通異世界拿到了什麼魔能結晶或者火種源,要麼就是在能源技術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

加上之前那句【在完成了對洲際導彈最佳化後,404所又將戰略視角投向了核能源領域】,某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大於應該搞定了冷核聚變的問題。

在過去的這一兩年間,人工核聚變應該算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

比如說米哈遊投資了能量奇點公司搞人造小太陽,還有我國的環流三號取得重大進展,首次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模式執行等等....

這些核聚變新聞從性質上來說都是【熱核聚變】,也就是溫度幾百上千萬起步的反應。

但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有些科學家提出了另一個想法:

就像物質有正反粒子一樣,核聚變除了熱核聚變之外,會不會還存在冷核聚變呢?

這種聚變反應發生在1000K溫度以下,能效要比託卡馬克反應堆更高。

讓冷核聚變正式登上科學史舞臺的是八十年代的弗萊許曼龐斯實驗,當時猶他州立大學化學系主任斯坦利·龐斯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前教授馬丁·弗萊許曼聯袂釋出實驗結果,表示他們成

功地在試管裡面透過金屬鈀聚集氘分子,進而觀察到持久的放熱反應。

他們認為密集的氘分子在常溫常壓下發生聚變反應,導致大量的熱能釋放。

訊息一出,舉世沸騰。

當時連海對面的官方都親自下場,準備將實驗成果快速專利化,以獲得發展先機。

各能源公司蠢蠢欲動,紛紛表態要提供經費做後續研究,希望在此發明工業化後分得一杯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