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
聽到朱光亞報出的這個日期。
現場不少大佬的臉上,先是齊齊浮現出了一絲明顯的錯愕與意外。
核爆時間。
說實話。
這四個字其實從221基地成立之初就擁有了一些話題度,大家其實多多少少都討論過這方面的事兒,畢竟這可是檢驗所有人成果的最終日期呢。
不過早些時候核武器的相關理論一直沒有得到突破,原子彈的爆炸更是八字沒一撇,因此這相對虛無縹緲的話題只是偶爾被人提起。
但在原子彈理論臨近完成之後。
這個話題便逐漸成為了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者說期望。
大家在吃飽喝足後經常會坐在草坪上,一邊數天上的星星,一邊就會用“嘿,你覺得咱們原子彈什麼時候能爆”作為話題開頭。
在整個基地廣泛流傳的“小道訊息”中。
核爆的時間應該是一年或者兩年後的6月20日。
因為這一天是毛熊專家撤離華夏的日期,原子彈專案原本的代號596,就是為了銘記這一天的屈辱。
基地從上到下幾乎沒有人會忘記這一天,原子彈也因此有了個“爭氣彈”的綽號。
另外還有人認為可能會是某年的9月30號或者10月1號,以此來在國慶節為全國人民獻禮。
剩下的就是年三十或者偉人誕辰之類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為了湊個好的寓意或者彩頭。
然而沒想到的是
組織上居然會把這個時間定在九月十九號?
不過很快。
現場的這些學者臉上的錯愕便逐漸被明悟取代,眼中的光芒亦是越來越亮。
見此情形。
一旁的老郭忍不住用胳膊肘捅了捅徐雲,有些好奇的問道:
“小徐,這個日期是你提議的?”
徐雲摸了摸下巴,老老實實的道:
“唔,也不算我提議吧就是順口提了一嘴,具體的決定權還是首都那邊下達的。”
“畢竟.九月十九臨近九月十八號,它本身的紀念意義還是不容忽視的嘛。”
“從哪裡跌倒,咱們就應該從哪裡站起來——九月十八號就顯然是個很典型的時間,全國人民都記著呢。”
正如徐雲所說。
在他穿越來的後世。
如果你提及一鴉,很多人可能只會想到1840年這個年份,至於具體的日期、後續的什麼馬關金陵條約的簽訂時間,很多人不百度其實是記不得的。
但與一鴉不同。
只要你是個資訊接受正常的華夏人,就絕對不會忘掉九月十八號這個節點。
它是華夏近代史上最為悲壯的屈辱日,那日之後東三省迅速淪陷,點燃了長達14年侵華戰爭的戰火。
從此錦繡河山步步淪陷,人民顛沛流離.
這是刻在中華民族心口上的一道傷疤,是永遠無法忘卻的痛。
按照徐雲原本的想法,核爆的時間可以直接選定九月十八號。
三十年前日寇叩開國門,三十年後我們用核爆來證明自己任然屹立不倒,這倒也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