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規範對稱性和自發破缺相結合後。
剩下的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
趙忠堯先是推匯出了特殊情境的拉格朗日量,接著進一步構型,便得出了一個全新的標量場。
也就是....類希格斯場。
之所以在這個詞的前面加上了一個“類”字,主要還是因為趙忠堯他們並沒像原本歷史中的希格斯一樣遇到過南部模型的問題,而是從楊米爾斯場進行了切入。
因此這個框架在最終的表達上和原本的希格斯場還是略有區別,但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就像藍色和紅色都是迪迦一樣。
一個小時後。
吧嗒——
趙忠堯有些疲憊的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因為長時間計算而有些酸脹的眼睛,長呼一口氣,說道:
“呼.....總算計算出來了。”
一旁的胡寧同樣面帶感慨的點了點頭,看著面前的結果說道:
“確實不容易呀,不過也是值得的——這個結果要是拿到國際上.....光達,你的那位老朋友說不定就坐不住嘍。”
陸光達聞言扯了扯嘴角,沒有說話。
胡寧口中的那個‘老朋友’指的自然就是楊老,這年頭其實還是有很多留學生對楊老留在海對面的選擇抱有微詞的,其中不乏胡寧這種國內頂尖的物理學家。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
誠然。
你楊某人搞的是理論物理,目前國內提供不了足夠的研究條件。
但國內並不是完全沒有研究理論物理的土壤,況且如果你真要給國家做貢獻,大可以中途改方向嘛。
比如錢五師、陸光達、華羅庚都是如此,基地數算組的周毓麟還是個三轉大佬呢。
這年頭一個留學生只要回國,就不可能做不了貢獻。
因此陸光達的那位老朋友留在海對面,很多人認為他說白了還是在為個人前途考慮。
抱著這種想法,國內確實有一批早期大佬對楊老的態度比較微妙。
不說特別敵視吧,至少聊起他的時候多少都會夾槍帶棒陰陽怪氣兩句。
而且這些大佬可不像後世的那些鍵盤俠,他們都屬於真有一頭牛的情況——他們都是放棄了海對面豐厚的待遇,毅然決然回到國內吃苦的。
後來楊老正式回國,有些當年從海對面迴歸華夏的大佬還刻意不去與他相見。
當然了。
這屬於未來發生的事兒,胡寧此時所說的重點依舊在他們計算出來的這個模型....也就是類希格斯場上。
不誇張的說。
如果此時的楊老知道了趙忠堯他們計算出來的這個內容,說不定還真可能從椅子上跳起來。
畢竟.....
有了希格斯機制的楊米爾斯理論,已經無限接近標準粒子模型的基底了。
希格斯場透過對稱破缺產生一個有質量項,激發這個最低能量的位置是一個狀態,而這個狀態的激發就會產生希格斯玻色子。
另外破缺還會產生一個無質量的激發模,而希格斯機制就是在體系中引入規範將phasemode消除掉,同時phasemode的自由度被規範玻色子吸收——比如超導中的光子,從而規範玻色子獲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