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現場。
在臺下所有人的期待中。
潘院士步幅緩慢而又堅定的來到了禮臺上。
他先是將發言稿在桌上放平,深吸一口氣,隨後環視了周圍一圈。
從履歷上來看。
潘院士無疑算得上是標準的'年少成名'。
他在22年前就被評上了傑青,0304年先後獲得過施密德獎以及瑪麗·居里傑出研究獎。
05年當選華夏十大傑出青年。
06年斬獲菲涅爾獎。
2016年的時候。
他就獲得了華夏科學界最高的榮譽,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獲獎典禮上,潘院士沒少面對大佬做過各種報告。
但無論是博士畢業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的結業報告,還是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
都從未令潘院士的心緒如此激動…或者說緊張。
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場釋出會不僅僅是關乎潘院士的學術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決定了今後華夏能否在高能物理界擁有一席之地。
換而言之……
這也是一次涉及國運的釋出會。
而既然涉及到國運,就註定會有一場龍爭虎鬥。無論是臺前還是……
幕後。
隨後潘院士定了定心神,開口道:
「各位現場的業內來賓、記者,各位轉播鏡頭外的同行、觀眾,大家好,我是華夏科技大學的潘建偉。」
「這次很榮幸能夠代表中科院,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則激動人心的報告。」
「這份報告的內容想必大家已經有所耳聞一一沒錯,在華夏物理學界諸多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發現並且驗證了真正的冷暗物質!」
在潘院士開口的瞬間。
熒幕外的觀眾或許沒什麼感覺,但不少會議現場的華夏專家卻為之一愣。
因為……
潘院士所用的語言不是英文,而是標準的……
華夏語!
要知道。
一般情況下。
這種國際型別的釋出會,發言人都應該使用英文才對一一這已經算是一種預設的規則了。
所以如果你有關注那些科學界釋出會的話,經常可以看到中式、日式以及咖哩味的英語發言。
不過今天卻不一樣。
潘院士使用漢語的這個做法,是包括科院領導以及一眾院士在內反覆商量的結果。
畢竟這是華夏物理學界迄今為止最高光的時刻,釋出會地點還是在咱們的主場,在這麼一間古風古色的建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