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快。
他便話鋒一轉:
“近些年來,科大大力扶持校友創業,孵化、誕生了一大批有潛力的新興企業,方向涵蓋了各個領域。”
“其中有科大訊飛,國盾量子這些市值數百億的蒼天大樹,也有諸如華盾生科這樣的幼苗。”
“比起已經成型的企業,‘幼苗’無疑更加脆弱,更加需要呵護。”
“但遺憾的是,有些人並不期望幼苗能夠健康成長,甚至想將它連根拔起。”
“譬如在過去的一週時間裡,我們的一株‘幼苗’遭遇到了無情的抹黑,連同科大在內,大量的相關人員受到了極端的網路暴力。”
“所以在今天,科大對公眾正式召開這場輿情釋出會,向大家揭露一些你們所不知道的......”
“真相。”
“真相?”
聽到這兩個字。
下方的媒體席上,有不少記者頓時一愣。
作為媒體從業者,他們在文字方面的敏感度要遠遠高過普通人。
他們很清楚一件事:
這種規格的釋出會事先都會準備好發言稿,每個字都是被反覆研磨校對過的——那種啥‘我錯過了我女兒的成人禮’除外。
而目前官方也好,藝人也罷。
遇到抹黑事件的時候,處理手段的措辭絕大多數都是‘闢謠’。
闢謠這個詞的彈性區間其實很大,情緒上相對溫和很多。
比如【這是我和xxx的聊天記錄和錄影】是闢謠。
【請勿跟風聽信謠言】也是闢謠。
【我沒做過這件事,愛信信不信滾】還是闢謠。
所以闢謠是個可以自適應的詞兒,也就是不一定要錘死,主要是表態,信不信另說。
但真相就不一樣了。
這個詞在文字上沒有什麼退路可言,不是輕飄飄一句【經過調查,徐雲沒做過這事兒,請大家不要聽信謠言】就能揭過去的。
你要說真相,就必須要拿出乾貨錘死才行。
想到這裡。
不少媒體人連忙將身子坐正了幾分。
有意思了。
科大這是真要肝啊......
看著情緒逐漸嚴肅起來的眾人,沉建澤的眼中微微閃過一絲光芒,又開口道:
“各位媒體朋友,各位觀眾,現在我宣佈.......”
“今日的科大輿情釋出會,正式開始!”
“首先有請華盾生科的總經理,顧群青先生髮言!”
唰——
話音剛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