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
他的計劃顯然成功了。
在1850年....或者說從自然科學的萌芽誕生以後,科學界就統一出現了一種認知:
萬物的運轉背後皆有規律。
無論是1650還是1850,亦或是後世的2022年,這個認知都從未改變過。
因此當古典體系出現了破口,自然就要用一個全新的理論體系把這個破口給填上。
而在填補的過程中呢,必然就會出現古典體系的既得利益者與新興學派的支持者之間發生的碰撞。
新興學派會直接損害那些古典既得利益者的錢袋子,損害他們的利益。
如此一來。
那些壓力老子自然就不會有閒工夫去diss艾維琳了。
就像後世常見的某個段子說的一樣:
有個記者問老農,如果他有一萬畝地或者一個億現金,願不願意捐給希望工程,老農當即表示願意。
但當記者又問願不願意捐一頭牛時,老農連忙搖起了頭——因為他真有一頭牛。
艾維琳就屬於那種和壓力老子沒啥關係的‘一萬畝地’,有事沒事就會被壓力老子們拉出來刷個副本露個臉。
而當壓力老子們自己的後花園起火、真的有人搶他們的牛的時候。
艾維琳自然就不會有人去注意了。
接著徐雲將心思收回,繼續順著推演結果看了下去:
在面壁者‘羅峰’失蹤後。
艾維琳·艾斯庫悲痛欲絕,於艾斯庫家族故居處為其建立衣冠冢,獨居半年後方才回到劍橋大學。
1851年末。
艾維琳以威靈頓公爵與額爾金伯爵身故為藉口,買下‘耆英’號船艦所攜帶的寶物。
1852年。
威廉·湯姆遜畢業,艾維琳接任劍橋大學格物社社長。
1856年。
一鴉戰爭開啟。(副本的一鴉二鴉同年爆發,為了方便表示還是寫作一鴉,但實際上只發生了一次)
艾維琳以牛頓後人身份收購大量文物,協助威廉·惠威爾建立了劍橋大學羅峰博物館。
截止到19世紀末。
博物館收藏的東方文物數量超過5.6萬件,成為除本土外全球最大的東方文物藏館。
1858年。
艾維琳同達爾文共同乘坐輪船‘亞特迪斯號’前往東方大陸,雙方於廣州分別。
無防盜
1860年。
艾維琳於虎糾建立‘三一教堂’,救治、收攏當地孤兒,並且意圖尋找‘羅峰’家族祠堂。
但最終因資訊不足而失敗。
後艾維琳輾轉多地,以英國學者兼修女的身份為保護,成立‘三一學堂’,普及科學知識。
1865年。
艾維琳返回英國劍橋,與湯姆遜、麥克斯韋、黎曼等人按約舉辦聖誕晚宴,宴會途中因過度悲傷提前離去。
1866年。
艾維琳重回東方,帶回大量最新的科學知識,繼續建立孤兒院以及中小規模的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