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談笑間便將冉弘甫等人“安置”完畢的希生和田才明。
徐雲在背部冒出一股寒意的同時,心中也悄然浮現出了些許明悟。
原來是這麼回事......
剛才在上船的時候,他的心中便有一個疑問:
這艘船看吃水的深度,顯然不可能腹中空落。
而代表團此行參展的展品數量呢,卻要遠少於理論上應該承載的物資。
但與此同時。
希生作為一名買辦黨,做箇中介拉拉皮條還行,可想要在有官員隨行的情況下搞出這麼大陣仗......
那還不如指望rng能拿今年世界賽冠軍呢。
如今聽到二人的聊天徐雲才明白。
原來希生並非以一己之力。(本章未完!
第三百二十四章 幕後黑手浮現 (7.6K)
操持此事,他的背後不但另有他人,同時還早就和田才明搭上了線。
如此一來。
希生只要做自己的老本行就行了。
而站在希生背後的那個主使者,顯然就是他口中的鄭親王。
早先提及過。
徐雲上輩子曾經寫過一本穿清造X的,因此對於清末的一些重點人物會比較瞭解。
其中便包括了這位鄭親王——因為此人在清末的戲份著實不少。
上輩子做過咸豐皇帝的同學應該知道。
咸豐皇帝在駕崩的時候,曾經佈局了八位顧命大臣,算是臨終做了次託孤。
其中第一個是****怡親王載垣,也是咸豐的心腹大臣。
載垣在議和方面頗有心得,可惜每次談下來的大好局面,都被咸豐帝的反悔攪黃了。
第三位是八大臣中的明星人物,叫做叫愛新覺羅·肅順。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肅順還經常被當作八大臣之首。
和你特殊的一點,則是這位堪稱滿清中為數不多的精神漢族人:
肅順雖出身於八旗貴胃,但他對那些庸庸碌碌的滿族親貴卻十分看不起,認為這些人除了撈錢以外一無所能。
同時相反。
他認為漢人中不乏才識出眾者,因而刻意加以接納和延攬。
郭嵩燾、龍湛霖、王闓運、鄧輔綸、尹耕雲、高心夔、李篁仙等文士名流先後被他聘入幕府,時人稱作“肅門七子”。
在朝廷中他也極力舉薦陳孚恩、匡源、焦右瀛、黃宗漢等漢族官員參與政要,治理腐敗頗有成效。
不過此君也有一些黑點,例如公報私仇的戊午桉等等,此處就不多贅述了。
後世有人說是良弼死而清亡,還有一部分人則覺得是肅順死而清亡,由此可見此人的能力。
而除了以上兩位外,剩下的四到八位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