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隨著馬車的行進。
四周的建築也肉眼可見的由奢華大氣,逐漸向低矮破落進行著轉變。
徐雲又一次見到了癱倒在地上的酒鬼、衣衫襤褸的乞丐,臉上沾著菸灰的報童......
在車裡經過一處拐角時,車窗外忽然出現了一條平民排成的長龍。
徐雲見狀心中一動,觀察了長龍幾秒鐘,對車伕問道:
“師傅,外面這些人是在幹什麼?”
車伕重重抽了馬匹一鞭子,隨意朝那個方向看了兩眼,說道:
“哦,您說那個呀,那是前往美洲務工的報名點。”
徐雲頓時一愣:
“美洲?”
好傢伙。
剛剛看著外頭的這番陣勢,他還以為是軍隊在招人呢。
車伕見說點了點頭,解釋道:
“這些年中北美洲不是說組建了什麼責任政府嘛,似乎需要很大一批的人手去幹活。”
“所以過去半年裡,官方一直在招募工人。”
說著說著,車伕便是微微一嘆:
“雖然給出的酬勞不錯,一個月據說能有8個英鎊,但過去幾年能活下來的人,十個裡頭恐怕就三四個罷了.....”
“像我家隔壁的查理老伯,他的兒子去年便報了名,結果在途中感染了瘟疫,還沒嚥氣就被拋到了海里.....”
車廂內。
徐雲扶著車窗,心中微微一嘆。
雖然他的歷史成績一般,但一些近代歷史事件還是勉強記得住的。
車伕所說的募工,應該是指19世紀中北美洲發生的聯合運動在商業方面產生的一些影響。
1845年之前。
美洲有條叫做聖勞倫斯河的航道,它是楓葉國商人將穀物運往大西洋沿岸進行出口的主要線路。
不過隨著聯合運動的進行,形式逐漸開始產生了變化。
1846年的時候,海對面的國會透過了《退回關稅法案》。
《法案》規定,經過伊利湖運送到紐約的穀物可以免徵進口稅。
楓葉國商人在這個法案的刺激下,紛紛改變原先的運輸航道。
導致了西加拿大經海對面出口的穀物量,是經聖勞倫斯河出口的穀物量的15倍。
聖勞倫斯河的航運業一落幹丈,蒙特利爾的商人集團遭受巨大的經濟打擊。
所以此時的英國開始另闢蹊徑,一邊在和海對面談判,一邊加快了朝中北美洲輸送務工的步伐。
只是按照正常歷史。
英國國內的募工潮只持續了三年不到,便由華夏的勞工完成了工種上的取代。
不過這個時間線中一鴉尚未爆發,所以本土的平民勞工倒是逃過了一劫。
但某些階級的訴求卻絲毫沒變,苦難的物件自然就成了英國境內的這些底層人民了。
隨後馬車緩緩從這條街道上駛過,只在空氣中餘留下一聲複雜的嘆息......
半個小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