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後。
威廉·湯姆遜拎著洗好的土豆回到了馬車邊。
此時的威爾已經準備好了鍋具和柴火,帶著徐雲麻溜兒的將土豆切塊入鍋,開始做起了晚飯。
啪啪啪——
乾硬的柴火在火堆裡發出了清脆的崩裂聲,在空曠的森林裡顯得極其清晰。
一旁的威爾則一邊哼著歌,一邊朝麵包上塗抹著豬油。
沒錯。
豬油。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
西方人似乎不怎麼喜歡吃豬肉,他們的餐譜上常見的葷菜往往是牛羊和雞之類的禽肉。
怎麼說呢......
這也算是個刻板印象吧。
例如西班牙人就很喜歡吃火腿,伊比利亞火腿甚至是歐洲非常有名的一道特產。
德國人則特喜歡吃豬腳。
他們對豬腳的喜好程度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呢——德國的麥當勞裡都在賣豬腳,德甲比賽的足球場裡也能買到豬腳。
所以你在看德甲轉播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一手拿著豬腳,一手拿著啤酒的觀眾。
豬腳這玩意兒在德國,基本上和沙縣拌麵一樣屬於國民菜品。
還有羅馬尼亞人很喜歡吃豬的松板肉,也就是豬頸兩側的那部分肉,也就是所謂的“黃金六兩”。
目前國內的大蒜有相當部分都是出口到的羅馬尼亞,被用於松板肉的烹製。
至於英國呢......
英國有一道菜叫做黑布丁——這玩意兒是一道葷菜,由豬血和牛血加上燕麥製成,在英國北部是一道很典型的早餐。
因此同樣。
在19世紀的歐洲,豬油也是一種常見的麵包作料。
它的名字叫做油瀝,直到後來才被黃油代替。
滋滋滋——
固體的油瀝在火堆的高溫下逐漸化成了粘稠的液體,浸潤了乾裂額面包。
一股豬油特有的香味也隨之撲面而來,讓徐雲不禁想到了小時候很喜歡吃的豬油拌飯。
過了一會兒。
湯姆遜用勺子攪了攪鍋底,覺得火候差不多了,便給威爾和徐雲各自裝了碗土豆湯:
“威爾,羅峰,拿去吧。”
威爾和徐雲各自接過木碗:
“謝謝。”
徐雲道完謝剛準備喝湯,忽然發現自己碗裡的鹹燻肉明顯要比威爾的多一些。
拿錯了嗎?
見此情形。
他不由看向湯姆遜,遲疑道:
“湯姆遜先生,這.....”
湯姆遜猜到了他的想法,依舊是一副沒啥波動的表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