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後。
徐雲面色匆匆的趕到醫學大樓,搭乘電梯來到了實驗室。
剛一進門。
他便見到裘生塞著耳機,靠在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一晃一晃的。
一邊刷抖音一邊嘬豆漿,看上去好不快活。
徐雲快步走到他身邊,食指蜷曲,在桌上敲了兩下:
“嘿,老裘。”
“唔?”
裘生這才回過神,將耳機摘下。
隨後伸了個懶腰,從身邊拿了杯封裝的豆漿推到徐雲面前:
“喏,東苑食堂的豆漿,還熱著呢。”
“來自那位驢兄的辛勤勞作,你不知道這些天這玩意有多搶手,八點多一分鐘都搶不到了。”
徐雲接過豆漿,輕輕抿了一口,接著說道:
“豆漿的事兒先不談,話說老裘,你之前提到的培養基是個啥情況?”
裘生聞言嘿嘿一笑,用下巴朝放著培養基的方向努了努,解釋道:
“這些天食堂石磨豆漿的生意不是很好嘛,順帶著每天磨出來的豆渣也挺多的。”
“說是每天剩下的豆渣足足有上百斤,處理起來還挺麻煩的,這事兒你應該知道吧?”
徐雲輕輕點了點頭。
上輩子是豆子的同學應該知道。
一般來說。
如果你臉不黑的話,一斤豆子差不多可以出五到六斤的豆漿。
驢拉石磨的話由於研磨不均勻,產量會少點,大概只能出4斤左右。
豆漿的密度比水大,換算下來500克豆漿只有400毫升出頭。
400x4=1600
也就是說,一斤豆子大概可以透過石磨磨出來1.6升的豆漿。
東苑食堂一杯豆漿的規格一般是200毫升,一千人次就是200升,一百三十斤好說了。
最近東苑食堂的石磨豆漿爆火,連帶著中區西區的不少學生也跟著過來買起了早餐,總人次在3000左右。
算上其他一些豆製品食物,食堂那邊每天產生的豆渣重量一直在130到160之間浮動。
這些豆渣處理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畢竟豆渣製品相對來說沒那麼好賣。
大部分情況下,剩餘的豆渣都只能送去發酵生產液肥。
隨後裘生頓了頓,繼續說道:
“那天我在東南門遇到了處理豆渣的幾位勤工學生,其中正好有一位是我同鄉的學妹。”
“所以我就和她討了一斤豆渣回來,準備有空自己做個豆渣餅啥的解解饞。”
徐雲點點頭,又問道:
“那麼驢毛呢?”
裘生拿起豆漿抿了一口,從邊上又拖過來了一個藍色的小袋子,隱約可以看到些許動物毛髮:
“當時她手上還拿著一個小塑膠袋,一問才知道,這是那頭驢換季掉下來的毛,打算找個垃圾堆把它們扔了。”
“正好我最近在帶一組課題,內容是研究型角蛋白纖維材料在水響應形狀記憶和機理方面的特性。”
“驢毛又是一種天然的紡織纖維材料,硬要說的話比起羊毛鳥毛啥的還少見一點兒,所以我就把豆渣和驢毛一起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