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搞科研的,應該知道從實驗室到普眾化商品有多困難。”
“別的不說,植株的培育就是個大問題,另外就是成品的方向,是做牙膏、藥物還是藥水?”
“方向不同,定位也就不同,難度也隨之變化。”
“所以說到底還是得從長計議,俗話說得好,一口氣是吃不成耳根的。”
聽徐雲這麼一說,裘生倒也逐漸冷靜了下來。
其實吧。
他平時也不是個易燥易怒的性格,畢竟搞科研的性子都挺穩。
奈何他是個新種微生物的受眾群體,已經被口氣困擾的太久太久了,因此一時間便有些失態。
隨後他沉默片刻,對徐雲問道:
“老徐,那你準備咋辦?”
徐雲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將自己的一卡通拍到了桌上,指著上頭的ustc道:
“當然是搖人啦!”
半個小時後。
生命科學大樓。
院長辦公室。
“什麼?一種新型的微生物?”
看著一臉鄭重其事的徐雲與裘生,田志剛疑惑的扶了扶自己黑色的框架眼鏡:
“真核新種你直接投到不就好了,跑來找我幹啥?”
上輩子是微生物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
在生物學界,微生物新種的論文投遞其實是存在一定規範的。
例如細菌就投,全名為,不能投其他雜誌。
真核的新種則是,這是一本中科院昆植所主辦的國際期刊。
在全球真菌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二,在本土相關學術機構主辦的全部188種sci期刊中排名第三。
當然了。
如果遇到某種非常有價值的新型微生物,也可能破例出現在上,但基本上數年難得一遇。
科大方面和昆植所同屬於中科院下屬單位,因此徐雲想要投遞相關結果,只要直接聯絡對方即可。
至少從陣勢上來說,犯不著這麼大張旗鼓的專門跑到院長辦公室來通知田志剛。
看著一臉疑惑的田志剛,徐雲不由轉過頭,與裘生對視一眼。
隨後他從身上取出一份報告,遞到田志剛面前:
“老師,您先看看這個。”
田志剛沒說過,接過報告看了起來:
&n橢圓狀”
報告前面的內容主要是新種的圖形資料,看上去就純粹是一種新型真菌而已。
不過隨著視線的下移。
他的目光也陡然銳利了起來。
幾分鐘後。
田志剛面色鄭重的抬起頭,對徐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