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迫,客套話我就不說了,還請大家辛苦一下,幫忙把這份樣本給鑑定鑑定。”
裘生等人齊齊點頭:
“明白!”
在之前研究第五代吡蟲啉的時候,徐云為了方便成員之間的聯絡,特意建了一個七人的微信聊天群組。
剛剛在趕路的過程中。
他便是透過群組的語音功能簡單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發現,並且讓大家儘快趕到實驗室。
這才有了上頭眾人等候在門外的一幕。
此時的課題組雖然已經超過了期限,理論上是要收回的。
但由於徐雲搞出的吡蟲啉前景廣泛,科大方面便很大方的將這間BSL3級別的實驗室無限期的借予了徐雲。
至於BSL3的性質嘛......
由於涉及一些敏感話題,此處便不再過多介紹了。
總之,要比一般的生物醫藥實驗室配置高很多。
進入實驗室後。
眾人很快各自落位,迅速進入了實驗狀態。
先前提及過。
整片青苔的淨化能力源頭,一共有兩種可能:
一,青苔是一種未被發現過的新型植物,可以分泌淨化的物質。
二,青苔中伴生或者寄生著某種、甚至多重未知的微生物。
因此徐雲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確定青苔淨化能力的來源。
十五分鐘後。
周佩瑤從電子顯微鏡上抬起頭,對徐雲道:
“徐神,我核對了FOC和華夏植物誌,青苔從形態上符合常見的水生類苔蘚。”
“另外基因的ITS也測出來了,沒有變異跡象,可以斷定它不是新物種,自身不存在淨化能力。”
徐雲面色平靜的點了點頭。
周佩瑤的實驗結果很明瞭,直接排除了第一種可能性。
因此具備潔淨效果的,應該就是青苔中存在的某種微生物了。
這個答案並不意外。
目前地球上已經發現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藻類等在內,總數大約有兩百多萬。
至於未被發現的數量就更多了,並且波動很大。
眾所周知。
目前推測生物種數一共有兩類方法:
一類是直接請分類學專家透過理論推算,評估世界上可能還有多少物種待發現。
另一類方法是根據已詳細調查區域的物種數量,外推至全球的總物種數。
然而,這些方法有許多假設與限制,使得推算的總物種數差異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