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此時此刻。
每個玻璃器皿內都填充著某種透明溶液,看上去好像有點粘稠,不太像是水。
溶液中則漂浮著一些銀色的、類似菊花的植物。
而在其中一個最大的玻璃器皿邊上,驢兄正在哼哧哼哧的拉著它轉圈。
徐雲見說走到器皿身邊,隔著器皿的玻璃罩,認真觀察了一會兒內部情況。
接著順手給驢兄塞了把草,對老者問道:
“蘇師傅,這些銀菊浸潤多久了?”
蘇姓老者略微沉吟少許,心算了一下時間,答道:
“約有十個時辰左右了。”
徐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那就讓驢歇一會兒吧。”
他口中的這位蘇師傅與老蘇同姓,全名蘇淇,乃是來自浙東路州屬製衣署的老師傅。
與齊格飛不同的是。
蘇淇不是工匠,但他在染料方面的經驗卻極其豐富。
徐雲設計的飛機組裝環節模組眾多,其中絕大部分的裝置生產,都需要依靠齊格飛那類精尖的工匠。
但在某些環節上,卻需要蘇淇這類特殊的專業人士。
比如......
類橡膠物的製取。
略微瞭解發動機結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發動機除了鋼鐵、各類合金或者陶瓷之外,還有一種材料必不可少:
那就是橡膠件。
例如發動機的油管,曲軸油封,氣門油封,O型圈等等,都需要用到各式各樣的橡膠件。
橡膠的原產地是巴西,按照正常時間線,它要再過幾百年才會由高盧探險隊從美洲傳回歐洲。
並且直到十九世紀末,橡膠才最終定型成為了工業材料。
因此眼下的大宋,是絕無可能找到標準意義上的天然橡膠的。
當然了。
除了天然橡膠外。
橡膠還有一種合成橡膠的類屬,但這需要足夠的物質進行聚合反應才行。
哪怕是最簡單的二甲基丁二烯,都不是現在大宋工業能達到的地步。
不過作為一位物理汪,徐雲表示除了標準橡膠外,還有一些手段可以製取出類橡膠品。
比如後世傳播度很廣的.......
杜仲膠。
杜仲,這是一種我國特有的單種科植物。
仲膠則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材料,也叫作反式異戊橡膠。
在後世的21世紀。
本土也在大力發展這種材料,技術價值很高,前景稱得上相當廣闊。
不過杜仲膠在發動機方面的精敏度有限,提取環節也比較複雜,甚至還需要用到石油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