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
由於一些行業壁壘旳原因,很多人一提到發動機,經常都會往高大上的角度去想。
但實際上。
在一些航模圈中,自制航空發動機並不是什麼很稀奇的事兒,資金的位次都要排在技術前頭。
比如自制渦噴。
相關的影片在B站上一搜都是一大把,一些極客網還遺留一些資料。
很多民科的家裡自制的發動機數量,都能塞滿小半個房間了。
當然了。
或許有人會問,為啥DIY發動機會這麼普及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個萬惡之源了:
Kurt Scing。
在1998年初。
這位工程師級的發燒友經過無數次失敗, 終於讓自己設計嗎第一款渦輪噴氣發動機成功執行,並且具備了實戰效果。
於是乎。
他當年出版了一本名叫《Gas turbine engine for&nodel》的書,中文名叫航模噴氣發動機。
其中他在書中公佈了一款名為FD364的發動機引數,這臺機子便成為了以後所有DIY發動機的鼻祖。
自那以後,自制發動機的流程就差不多定了下來。
就像魚竿一樣。
隨著釣魚行業的發展,到如今這年頭,怎麼裝漁輪、串吊線、綁魚餌這些套路都是固定的。
不同的只是水滴輪還是紡車輪、上幾號線、上五克還是十克餌、空軍後去哪個菜市場買魚這些“引數計算”而已。
誠然。
後世的工業水平比宋朝要高很多,比如五軸數控加工中心以及線切割啥的很難做到。
但另一方面。
就像先前提過的那樣,徐雲定的目標很實際,並沒想著一步登天:
首先,他設計的發動機不會一步達到量產級。
其次,這架飛機的使用方向就是衝著登基大典去的,壽命也就幾十個小時。
不需要考慮長效耐久、長效形變、普眾化的工藝以及生產線製取。
在有小趙的支援下,舉國之力搞出一臺發動機並不是異想天開。
至於徐雲這次要設計的發動機嘛......
則是一款轉缸發動機。(注:昨天算推力算糊塗了,順手把涵道比寫下來了, 導致一些朋友以為要搞渦扇...)
轉缸發動機, 也叫作星型發動機, 其實也屬於活塞式發動機的一種。
不過與直列活塞發動機缸體不同的是。
轉缸式是發動機缸體圍繞輸出軸轉動, 直列活塞發動機缸體相對於輸出軸是固定的。
徐雲這次自己設計的發動機模板為初教6,也就是一款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