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數字不像楊輝三角,它們確實是由古天竺人發明的,不屬於被埋沒的華夏古代成就。
因此徐雲倒也沒刻意將它們佔為己有,畢竟他又不是偷國人。
眼下華夏數算使用較多的,是一種叫做籌碼的小工具。
有點類似後世的牙籤,長度十幾到二十厘米,因此也被稱之為算籌。
在計算的時候。
只要把這些牙籤擺成不同的樣式,便能代表各個數字進行計算。
另外就是有些時候若是沒有廁籌,就會用它.....
咳咳。
總而言之。
雖然這種方式比筆算要方面一點,但和阿拉伯數字比起來仍舊有些麻煩。
雖然這玩意兒是古代三哥發明的,但不得不承認,它確實具備肉眼可見的便捷性。
因此經過仔細思量。
徐雲最終還是決定先引入阿拉伯數字的概念。
畢竟今後需要的計算量註定不小,有個方便的工具也算是輕鬆一點,效率能高當然是高點好嘛。
當然了。
雖然賈憲不認識阿拉伯數字和符號,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明白這些概念:
恰恰相反。
無論是加減乘除還是開平方立方,古代華夏的數學家們早就對此有所研究了。
因此幾乎沒怎麼花時間,賈憲以及一旁的老蘇,都很快理解並且接納了阿拉伯數字。
同時在瞭解了信件的內容和相關數學概念後,賈憲也算是消了點火,沒之前那麼暴躁了。
只見他輕咳一聲,不動聲色的將信件和徐雲的紙收好,對徐雲道:
“好了,王林,你不惜用這般手段將我這個老頭子引到汴京,想必不止是為了介紹阿拉伯數字這麼簡單吧?”
在古代華夏。
數學圈雖然沒有後世的BBS或者貼吧,但在一些比較有地位且有家資的大佬的組織下,地域性的交流還是比較常見的。
甚至在江南地區,還出現了類似數學報的小規模報刊雛形。
這種報刊非常便宜,只要幾文錢就能訂購,大概一個月印刷一次。
考慮到這個時期的紙張以及運力、印刷成本,這個價錢基本上和賠錢沒兩樣。
總而言之。
徐雲若只是想釋出自己的成果,只需要透過老蘇的關係聯絡上幾位‘編輯’,便可以輕鬆的將自己的解法公開。
因此很明顯。
徐雲如此大費周章的將自己‘騙’到汴京,一定有事相求。
徐雲對此也沒賣關子,只見他稍作沉默,接著朝賈憲拱了拱手,說道:
“此番請桐嶼先生前來,確有一要事希望先生能夠出手相幫。”
“何事?”
“研究透鏡公式。”
賈憲頓時一愣,茫然的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