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他搬到門客專住的東廂房後,基本上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這還是頭一遭有人喊他起床呢。
接著他穿好衣服,打著哈欠開了門。
只見此時的門外,赫然站著自己的一個熟人:
張三,三哥兒。
想來也是。
除了這小子,一般僕役還真不一定敢敲自己的門。
“王哥兒。”
眼見徐雲一臉沒睡開的模樣,張三飛快朝他揚了揚手中的兩張票卷:
“你不是一直想看蹴球嗎?今日便有一場大賽,我好容易才搶到兩張票哩。
昨兒你不在, 今早我就趕忙來找你了, 你要去不?”
“蹴球?”
聽到這個詞, 徐雲頓時睡意一消,整個人都來了精神:
“在哪兒踢的?還有多久開始?”
“大相國寺外的鞠城,約莫還有一個時辰就開始了。”
徐雲見說丟下一句話, 轉身便回了屋裡:
“你且等我一會兒,我換身衣服就出發。”
所謂蹴球, 便是赫赫有名的蹴鞠。
鮮為人知。
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是約翰牛, 而古代足球的發源地, 當之無愧的便屬於華夏。
實際上。
如果要談起華夏古代的蹴鞠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比如《史記·蘇秦列傳》便有記載:
“臨淄甚富而實, 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這也是目前歷史上關於蹴鞠的最早記載。
等到了唐代。
蹴鞠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成為了有詳細規則的蹴鞠運動,而且工作方面體現出了蹴鞠的普及性。
也就是說蹴鞠在唐朝時, 蹴鞠不僅是一項宮廷娛樂活動, 還普及到了民間。
等到了宋朝, 蹴鞠便抵達了歷史上的最高峰。
不誇張的說。
蹴鞠, 便是宋代的國球。
宋朝人對蹴鞠的熱衷,以及蹴鞠比賽的火爆程度, 都完全不亞於現代社會中的世界盃。
上至皇帝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是瘋狂的鐵桿蹴鞠迷。
就連黃髮垂髫的小兒都十分鐘愛蹴鞠, 並且還發展出了早期的足球俱樂部,或者說蹴鞠戰隊。
當時有很多專業蹴鞠表演者, 專門以表演蹴鞠技藝為生,甚至晉入了上級階層。
比如《水滸傳》裡的高俅, 便是靠著蹴鞠和阿諛奉承上位的。
徐雲在後世可是一位實打實的老球迷,見證過02年棒子的無恥, 也親歷過04年的伊斯坦布林奇蹟。
但可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