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蘇的想法:
“老爺,您是不是想問......顯微鏡能不能製作出來?”
“然也。”
徐雲沉默片刻,繼續道:
“想要製作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倒也不難,傳聞在風靈月影宗內,這屬於極其簡單的技術,但凡有手就行。
不過與針筒和發電機一樣,想要製作顯微鏡,材料方面也需花費一些錢財和精力.....”
老蘇聞言,連忙追問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雲想了想,報出了幾個名稱: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種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礦石製成,另一種的材料則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種銀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膠水、木板、釘子等若干物件。
對了,之前製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顯微鏡。
這在後世的技術宅圈子裡,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當然了。
這裡指的是光學顯微鏡。
生物老師沒被氣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顯微鏡的原理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五個字:
凸透鏡成像。
顯微鏡結構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
其中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
並且物鏡的凸透鏡焦距,要小於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
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透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相當於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透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因此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反光鏡則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一般有兩個反射面:
一個是平面鏡,在光線較強時使用。
另一個是凹面鏡,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可會聚光線。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X物鏡,同時現在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就是1600倍,那些說可以放大幾萬倍的光學顯微鏡都是在忽悠人.....
這個倍數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極限,也就是一個點光源會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這個倍數,不論提高鏡片折射率還是疊加鏡片提高倍數,都將變得毫無意義——起碼在光學顯微鏡的範疇裡是這樣的。
當然了。
說到顯微鏡,肯定得提及這玩意兒的發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樣,也是一位老龍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