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蘇頌是東方的達芬奇,不如說達芬奇是西方的蘇頌。”
拋開BCX後來的陰間操作,光說早先紀錄片這塊,它妥妥的是全球第一權威的廣播電臺,還是沒有並列的那種。
這也是為啥後來他們整出柱洲那些事後,咱們必須立刻闢謠的原因——它的影響範圍太廣了,權威的導致很多人毫不猶豫的就會相信它的說法。
這樣一家媒體如此誇讚蘇頌,其含金量自不必說。
奈何由於各種原因,老蘇在歷史上的名氣一直處於一個很詭異的狀態:
知道他的人無論古今中外,近乎將其奉若神明。
比如老鷹TOP30的高校有21所專門為他成立過課題組,加州理工學院為其開設的世界史課程甚至達到了17節,比小牛和愛因斯坦加起來都多兩節。
但不知道的人對他則是一臉懵逼,表示這位是誰啊?
蘇軾的親戚嗎?
知與不知之間,隔著一層近乎難以跨越的壁壘。
想到這兒。
徐雲不由抬起頭,望向了天空。
作為一位科研人,他尊敬人類歷史上每一位的先行者,無論古今中外。
但作為一位華夏人,徐雲對於本土的先賢,有著一股更深切的親近感。
十二章紋,遙祭四望,這是一種跨越時光的傳承,是潛藏於炎黃子孫血脈中的共鳴。
又例如身上的這件青衣,徐雲不覺任何不適,看上去要比小牛的胡斯褲順眼的多。
“這就是.....民族的認同感吧。”
隨後徐雲將視線收回現實,一邊協助小三兒拉水桶,一邊思索起了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走。
按照小三兒的說法。
今年皇帝舉行了大赦,那麼時間線無疑是公元1100年。
同時這裡是汴京,也就是如今的中州身浚儀市,根據溫度判斷,目前大概是在夏天。
老蘇去世的時間是1101年6月份,距現在差不多還有一年,這和任務時間似乎有些衝突.....
隨後徐雲忽然想到了什麼,一邊提桶一邊對小三兒問道:
“三哥兒,問你個事兒,咱們老爺今年高壽?”
小三兒協助他拎起一桶水,又歇了幾口氣,答道:
“去年就八十了,當時宮裡還派人給老爺送了一份壽禮,聽說裡頭還有一些西洋貨哩!”
“八十啊?”
徐雲故作驚訝的張了張嘴:
“可我看老爺昨天的模樣,身子骨怎好似六十那般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