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運動場,編號為73的攝像機位。
這臺攝像機的視角自北朝南,除了塗有膠餌的白板外,還涵蓋了另一棟建築的側翼,準確的說是一根從六樓拉到地面的塑膠管道口。
只見此時此刻,正一對細小的觸角緩緩從塑膠水管口探出,在空氣中舞動了幾下。
緊接著一頭三厘米左右的蟑螂從中緩緩現身,在某種肉眼無法看清的物質的吸引下,徑直朝白板處跑去。
這隻小可愛像是被一根細線拉著的似的,目標精準的奔向了一隻亢奮的蟑螂,做起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眼尖的歐陽力恰好看到了這一幕,同時作為專業人士,他當即便從畫面中蟑螂尾部的卵俏中判斷出,這是一隻雌性蟑螂。
但令他疑惑的是.....
這隻雌性蟑螂,奔赴的物件也是一隻雌性蟑螂,此時雙方正橘勢大好呢。
可理論上來講,二者的資訊素是不會互相吸引的。
若是說蟑螂藥起效快還能用科大提前下藥來解釋的話,那麼眼前的這番精準搞姬顯然就不是人力所能導演的了。
然而歐陽力的疑惑還沒有持續多久,就又有一隻小可愛從水管裡竄了出來,同樣快速的奔赴向了消殺點。
與此同時。
7號機位、
13號機位、
26號機位、
34號機位......
諸多高畫質機位所拍攝的畫面中,隱隱約約都陸續有蟑螂冒出,滴溜溜的竄向了消殺點。
這些蟑螂來自四面八方,很快便在白板處聚整合了一個黑色的小堆。
哪怕是王牧一他們從宿舍肉眼望去,也不需要太過費力便能看到這個黑點。
雖然和當初14號樓的影片比起來,這一幕幕的衝擊力仍舊要小很多。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蟑螂出現,除了一些為黑而黑的噴子外,原先一部分對科大持有疑慮的網民,此時的心態逐漸也開始產生了變化。
至少髒話肉眼可見的降低了不少。
畢竟眼下雖然只是效果初顯,但它所展露的趨勢卻已經超過了不少人的預料。
這也是科大想看到的一幕,比起控評堵嘴巴,用事實引導輿論情緒才是王道。
如果自身堂堂正正,又何恐他人議論呢?
隨後又是十五分鐘過去。
漸漸的。
東區內一些偏僻的管道口,出現了一些結隊奔赴的蟑螂,不再是小心翼翼探頭探腦的個體。
這些蟑螂少則三五隻,多則十餘隻。
組成了類似筷子般的小隊,窸窸窣窣的朝消殺點跑去。
與此同時。
B站技術部,葉旭猛的一拍掌:
“鞏總,流量又漲了!直播間的M值已經達到了1.2,流量又在增加了!!”
所謂M值,全名叫做分鐘出入比。
指的是一分鐘內進入直播間/離開直播間的真實觀眾數,算是直播平臺的關鍵指數之一。
具體的IP演算法比較複雜,需要扣除掉部分連點人次,總之只要這個係數大於1,便代表著直播的人氣在上升。
先前由於等待過程比較枯燥的緣故,有部分觀眾選擇關閉直播刷起了其他影片,或者乾脆切出去用起了其他軟體。
後臺的M值一度降到了0.47,直到十五分鐘前才陸續開始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