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聖旨很快傳到了周銓手中。
周銓看著這兩份聖旨的內容,啞然一笑。
趙桓還真是蠢到了一定境界了,不愧是荒唐天子趙佶所生、無知儒生耿南仲等所教,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
否則也不會蠢到這種地步。
董長青高呼破門,百姓們同樣應和,周銓卻覺得,破門還實在太便宜了趙桓。
他理當有個更為深刻的教訓才是。
“敲登聞鼓。”周銓平靜地命令道:“看住門口,許進不許出。”
門口有幾百禁軍,他們也是聞聲聚來的,此時聽得周銓的話,這些原本該守衛皇宮的禁軍毫不猶豫聽從了周銓的命令,其將主出列道:“周公放心,我們連老鼠都不會放出一隻來……我們這些兄弟,早就不想窩囊下去,想要追隨周公,做出一番偉業來!”
誰都知道,跟著周銓,會有危險,但更有可能的是功勳與利益。
而且,東海商報等報紙上所說的岳飛、韓世忠的功績,讓這些同為軍人的禁軍將士,生出嚮往之意,他們覺得,只要跟著周銓,他們也能夠立下岳飛、韓世忠這般的功勞,哪怕比不得他二人,稍遜一籌也無妨。
嗵嗵!
登聞鼓聲如雷鳴一般,震撼著汴京的夜空。
原本汴京百姓就在惶恐中,聽得這鼓響,紛紛出門詢問。很快,大半個汴京就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兵部尚書宗澤因為艮後炮臺爆炸而入獄收監,濟國公周銓帶領京中軍民敲登聞鼓以訴其冤!
百姓們雖然有蠢的時候,可也有明白關鍵之時。特別是在趙桓胡亂折騰了這麼久之後。
因此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到皇宮前的隊伍,若不是周銓在,只怕早就開始衝擊皇宮了。
對此,周銓既未勸說,也沒阻止。他只是在皇宮前靜靜等著,足足等了一個小時,他見趙桓仍然沒有出來,而京城之內,包括趙桓寄予厚望的梁祖揚與範瓊二人,都沒有來“勤王護駕”,他知道,京中人心已經盡棄趙桓了。
“敲景陽鍾,聚臣。”周銓說道。
景陽鐘聲片刻之後響起,原本死寂的百官府邸頓時亂了。
景陽鍾原本是朝會前的召集令,但若有急事,此鐘響起,群臣也要在規定時間內趕到。
京城裡鬧成這模樣,朝中重臣如何不知曉!
只不過群臣對趙桓也甚是失望,就算不失望的少數幾位,當得知是周銓帶著京中軍民鬧事,他們也決定執觀望態度。故此,方才登聞鼓響時,群臣都裝聾作啞,但現在景陽鐘響,他們就再也裝不得了。
鐘鼓之聲,也已經傳到了宮內。
趙桓從出外探聽的太監那裡,已經得到了一些訊息,知道周銓帶領著無數百姓,正在扣門讓他出來。他如何敢去見周銓!他還把希望寄託在秦檜與張邦昌那裡,他覺得自己先將那二位派出去,然後周銓才出現,周銓並不知道密旨之事,否則早就該破門打進來了。
故此,他縮在皇宮中瑟瑟發抖,卻決不肯出去見一見憤怒的京中軍民。
等到景陽鐘響,他大恐:“這……景陽鍾怎麼響了,若是開朝會,朕不去,誰坐在朕的御座之上?”
這御座可是來之不易,他隱忍多年,扛過了多少明槍暗箭,才好不容易坐上去,屁股還沒有坐熱!
於是趙桓貪小利而忘命的老毛病又犯了。
“朕的御座,除了朕之外,誰都沒有資格坐!也好,也好,就讓朕去看看,周銓這廝什麼嘴臉!”
他喃喃自語,然後向太監下令:“給朕換衣!”
換的自然是參加朝會時的衣裳,雖然太監宮女們紛紛跪倒,可是這個時候,趙桓心意已決,在他的逼迫之下,只能給他換上一身朝服。
對著大穿衣鏡看了看自己的形象,雖然趙家人的形象都不錯,趙桓自己也算得上是一位翩翩少年,可是一想到周銓的模樣,趙桓彷彿看到鏡子裡周銓穿著朝服的身影,再想到這大穿衣鏡就是周銓送入宮中的,他便大怒,從一個太監手中奪過一柄玉如意,狠狠砸在大穿衣鏡上。
頓時玻璃渣飛濺一地。
然後趙桓大步出宮,乘上肩輿,前去大殿。
當他到時,朝會大殿前已經擠滿了大臣們。
這些大臣神情都惶惶不安,他們趕來時,親眼看到聚攏在皇宮門前的那些百姓,也看到了周銓。
他們不知道周銓是什麼用意,那些暗中私信與周銓聯絡者,也不敢上前相問,只能按部就班地進了皇宮,等待著朝會召開。
趙桓到來之後,門口的大漢將軍用力抽動響鞭,示意群臣安靜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