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宋遼不會開戰,遼國與東海商會不會翻臉,甚至耶律大石猜測,以周銓的志向,不應當只是給宋國當個安分守己的臣子,就算宋遼交戰,周銓也未必會幫助宋國。
他更有可能是從中漁利!
若不說一聲就攻打石見銀山,如此損失之下,周銓肯定會暴跳如雷,但如果能達成一項有利於大遼的協議,同時也不是很損傷周銓的利益,周銓則未必會反對。
故此,耶律大石來勸說黎清,便是想要造成既成事實。
莫看耶律大石談笑宴宴,看上去掌握了主動,實際上,他心裡也是極為不安的。
攻打長門,那是因為長門離得近,避免和女真人去奪九州島。可是攻下長門之後,他們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他們捕獲的一艘日本走私船船主,竟然載了一船白銀,供述說這船白銀乃是從石見運往濟州的。
再一看地圖,石見在他們接下來的攻擊線路上!
若不知道石見銀山的產量,那倒還罷了,但得知石見銀山的銀礦產量,耶律大石當時眼珠子就紅了,這樣規模的一座銀山,一年銀產量就足以抵上半座榷城給大遼帶來的收益了,如此好東西,怎麼能放過?
若只是日本領土,打了就打了,偏偏這走私船主聲稱,石見銀山實際上屬於東海商會。那走私船主甚至揚言,他這一船白銀,如果遼國不放他離去,那麼東海商會必定要報復。
這是耶律大石立刻乘船趕到濟州的根本原因,本來他們是想先佔了實惠,再通報大宋,如今卻不得不提前將訊息傳來。
他想的就是,乘著周銓本人尚未到,東海商會與大宋都沒有做好準備,先把這一票撈足了。
對周銓的信譽,他還是很相信的,只要能說動這位濟州總督,雙方達成協議,哪怕以後周銓再有不滿,可看在沒有觸及底線的份上,周銓也會認下。
黎清仍然在猶豫。
他這個總督,名義上是周銓的副手,實際上他明白,自己的權力,只在濟州島上,甚至就在這個島上,也有餘陽等分他之權。
對如今自己的地位權勢,他已經很滿意,比起當初的那個普通海商,不知要強上多少倍呢。
“大石林牙,此事確實非我所能決斷,我也不瞞你,女真人攻入壹岐的第三日,我就已經得到訊息,第五日便將訊息傳給了大陸。周制置此時正在趕來,若是大石林牙真想促成此事,還請稍等。”想明白這一點,黎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緩緩開口道。
他這態度,讓耶律大石準備好的一堆說辭都沒有了用處。
耶律大石瞪著眼,看著這個海商出身的“總督”,忍不住怒道:“商賈賤業者,目光短淺,不足以謀!”
他這一發怒,黎清越發肯定自己選擇的沒錯,因為周銓與遼國公主的特殊關係,他也不好與耶律大石對罵,當下垂眉堆笑:“大石林牙說的是,在下乃是商賈賤業者,鼠目寸光,故此唯有等周制置來,方可做出決斷!”
拿他沒有辦法,耶律大石唯有咬牙切齒。
兩人一怒一笑正對峙間,突然門被推開,他們都是愕然回頭,就看到周銓大步走了過來。
耶律大石一驚:這廝來得好快!
他卻不知,周銓接到訊息時並不是在汴京,而是在徐州,在得知東海之變後,他立刻棄段和譽不顧,星夜兼程,乘最新造的剪式帆船,只花了兩日多些的功夫,便回到了五國城。
耶律大石吃驚,那邊黎清卻是如釋重負:“制置來得正好,大石林牙正要與我商議石見銀山之事。”
“沒有什麼好商議的,葉楚已帥特種護衛出發,七日之內,必取石見銀山。我倒要看看,到了我口中的好肉,有誰敢來搶!”周銓也不坐,直接走到了耶律大石面前,俯身望著他,冷笑道:“耶律大石,你想來搶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