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靠著御座之上,沉重地呼吸了好幾口。
抄了東海商會錢莊,至少可以解決眼前之困,但若真如此,激怒了周銓,周銓不管日本,掉頭來攻打朝廷,他當如何是好?
以周銓的脾氣,絕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此事……休要再提!”好一會兒,在心中激鬥了半晌後,趙佶喘著氣道:“唐恪,你記住,若你籌不出錢來,那就用你家產來充抵!”
唐恪神情灰敗出了大殿,在大殿之外,回望了一眼陰影中的趙佶,他心中既是惱怒,又是畏懼。
這種局面,非他所願,但身為戶部尚書,主理國家財政,他不得不背起這口大鍋。
才出得宮,門口一群大小官員齊圍了上來。
“唐尚書,官家怎麼說?”
“朝廷應當拿得出些錢來吧,還有,官家內庫每年進項多達千萬貫,拿點出來先將咱們的忠君愛國券兌了吧!”
“就是就是,如今人心惶惶,我底下的差役都支使不動了,一個個對我哭窮,說是他們的薪俸全拿去買忠君愛國券了……”
唐恪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這忠君愛國券便是他一手弄出來的名堂。
看了周銓的《富論》之後,他如獲至寶,想以卯吃寅糧的方式,來彌補如今朝廷的虧空,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在戰爭債券之外還發行忠君愛國券,充抵官員和胥吏、軍士們十分之一的薪俸。
實話實說,這些錢趙佶沒有伸手,確實都入了朝廷府庫,可是朝廷要用錢的地方太多,花起來如流水一般,又不曾想到,事情變化會如此之快。前段時間才解出一部分往河西,支應那邊的戰事,而新的稅收還未入庫,故此戶部才覺得捉襟見肘。
難啊,堂堂大宋的戶部尚書,手中能用的錢,還沒有東海商會下屬銀莊的總理多,每每想起這個,唐恪就只能搖頭苦笑。
此刻他同樣是搖頭苦笑。
“那怎麼行,官家不出內庫的錢,朝廷就要癱了,唐尚書,難道你沒有和他說清楚事情的嚴重性?”
唐恪用沙啞的嗓子道:“說了,但沒用,官家說要抄我的家來補貼國庫……呵呵,你們哪位有妙計,不妨去官家面前獻策。”
眾人面面相覷,但是有幾人心裡卻嘀咕起來。
抄家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抄東海商會,這個主意也就唐恪這急於甩鍋的人敢說,別的人都不敢出。
可京中有錢的,便不只是一個東海商會啊。
“楊戩。”有人嘀咕道。
“對,不錯!”唐恪眼前一亮。
當初抄一個朱勔,抄出了浮財就有兩百餘萬貫。朱勔才得寵多長時間?
京中曾經得寵現在卻無聲無息的不是沒有人,比如說楊戩!
去年時,楊戩就已經病死,但他家小還在京中,仍然過著富勝王侯的生活,直接間接影響著幾家商會呢。
一想到那幾家商會,唐恪心中又有了一個主意。
他調過頭:“各位先等等,我再去見一趟陛下!”
這一次,他去了不久,便又回來,神情終於有些振奮了。
“第一,楊戩在官家身邊多年,不思忠君,一昧貪汙,官家已許抄沒其家,念在其人乃是官家舊人面上,罪不及家人,發放部分家產以供其生計即可。”
周圍頓時歡呼起來。
楊戩弄了個西城所,前幾年在京畿、京東和河南等地大肆搜刮,從他家中能抄沒的數量,絕對不在朱勔家之下,若是能抄出個三五百萬貫,大夥也一點也不吃驚。
“其二,官家許我召集京中大小商會,要求各商會以其資產,各自購買部分特殊國債,朝廷許在今後稅收中充抵!”唐恪得意洋洋地說了第二條。
這次歡呼聲卻停了。
眾人面面相覷,有人問道:“東海商會呢,若是召集京中大小商會,那東海商會召不召?”
“自然召集,又不是白拿他的,大夥放心,濟國公是講道理的。”唐恪笑吟吟地道。
他已經在琢磨,要將董長青請到自己的府中詳談了,東海商會身為諸多商會之首,只要到時做個樣子——不需要真正出多少錢,只要口頭上同意買上個百萬貫的特殊國債,那麼,京師裡湊出千萬貫國債,絕對沒有問題。
再加上楊戩家抄出來的,有個千五百萬貫錢,先把朝廷穩定下來,再將京中百姓安撫下去,如此一來,還能剩個三五百萬貫,準備一場對金人的反擊……
此時唐恪還想著反擊金人,卻不知道,北面的局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