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李邦彥又低聲道:“大事得成之日,太子願以邊境軍務,盡付郡公,太子唯居京師,垂拱而治矣!”
最後是一句廢話,甚至連前面的築路、借款等,都是廢話,不過從這廢話當中,周銓卻聽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殿下說,他誠意是否為真,可請郡公一試,另外,他在宮中,不知郡公所需為何,只要郡公說的,他又能做到的,無有不應!”
這是走投無路了啊。
周銓呵呵笑了兩聲,然後道:“既然太子都這樣說了……我也不好不從,這樣吧,我要……”
他正待說出自己的需要之時,卻聽到外邊有些尖銳的聲音響起:“我要見周郡公,我要見周銓!”
雖然聲音很遠,證明是在門衛之外就被擋住了,可是傳到周銓這裡來,還是讓周銓眉頭皺了一下。
李邦彥聽出那是一個女子的聲音,然後看到周銓不動聲色地擺了一下手,門外似乎有人影晃了晃。他心中微動,早就聽聞周銓此人,風流好色,拈花惹草,而且據說此次他在遼國,很乾脆地將遼的蜀國公主拐了來。
莫非外頭叫嚷的,就是蜀國公主?
“我所要者,一個是海州知州之職,以太子之能,現在可以解決此事吧。”周銓繼續開口道。
太子不能直接干涉人事任免,但是施加影響,將海州知州換一個人,卻也不是什麼難事。只不過李邦彥知道,現任的海州知州何慄,一年前蘇邁死後繼任,乃是趙佶與蔡京共同推出的人物,當初為了是否任用他,周銓與朝廷還有過一番交鋒,只不過那次以周銓的退讓告終。
看來何慄讓周銓很不滿意,故此過了一年功夫,周銓仍然念念不忘,要將這傢伙換掉。
“此事我可以替太子應諾,還有呢?”
“我要的第二項是……”周銓正要說第二項,聽得外邊又嚷了起來,仍然是方才那女聲,他不禁嘆了口氣。
有些傷腦筋啊。
“郡公有事,不妨暫時去辦,我在這裡等著。”李邦彥道。
周銓點了點頭,然後邁步出門,李邦彥暗自偷笑,以為周銓是後院起火。
卻不知,周銓出來見的,是李清照。
從周氏父子來到狄丘起,他們與趙氏家族關係就比較緊密,周銓甚至資助趙明誠、李清照夫婦,花費數年時間,編出了“字典”。
只不過在熟悉之後,周銓發覺,李清照可不象他想象的那麼好相處。
“周郡公,如今要見你之面,可真不是太容易。”見周銓出來,李清照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
周銓有些無奈,這李清照好奇心甚重,只不過周銓卻沒有太多時間陪她談天說地,更對她擅長的詩詞金玩沒有興趣,因此在最初招攬到人才的興奮勁過後,不免有些敬而遠之。
偏偏這種敬而遠之,讓李清照覺得輕慢。
好在李清照此次來,倒不是真來找麻煩的:“我此來是向你告辭的,外子來信,說是他已得一職,令我隨他前去就職。”
這是好事,周銓心裡嘀咕了一聲,然後笑道:“如此當恭賀趙兄與嫂夫人了……不知他所得何職?”
“保州知州,這也是託你之福。”李清照抿嘴笑了笑,眉宇間有一絲興奮。
保州原本接近宋遼邊境,此次北伐,這也是關鍵地方,只要趙明誠能做得好,那麼接下來升職晉爵,絕非難事。不過,李清照對此倒沒有太多想法,她只是覺得,自己丈夫抑鬱沉淪多年,如今終於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心中十分歡喜。
但她平日裡交往雖多,真心朋友卻並沒多少,特別是此次來應天府,只有周銓才能與她分享快樂。
周銓聽得是保州,心中一凜:“此職司可不好做!”
李清照有些不以為然:“郡公莫非以為,天下就你能做事,別人就不是英雄麼?”
她眉宇一挑,雖然如今已是三十餘歲,卻還是流露出一種不服輸的英氣。周銓苦笑道:“保州雖是建功立業之地,但是……唉,別的就不多說,若是賢伉儷信得過我,還是先辭此職,留待日後吧。”
李清照撇了一下嘴,搖頭道:“不是信不過你,而是機會難得!”
任周銓如何勸,也不能讓她改變主意,周銓只能放棄,最後提醒一句:“賢伉儷要做好準備,以妨萬一,我不瞞你,對此次北伐之事,我不是很看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