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宋風華> 三六五、廣平郡王趙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六五、廣平郡王趙構 (2 / 2)

這讓趙佶沒有辦法,又不好直接和他解釋,讓他去是要他盡釋前嫌,獲取周銓支援,好與趙桓爭奪太子之位,因此勸了幾遍,見他死活不肯,只能放棄。

“和咱們如今的天子一樣,都是繡花枕頭外表光,拆開面子一包糠。”周銓聽得這個,冷笑了一聲。

趙楷完了。

哪怕趙佶再傾向他,在這一次政爭之中,他既不能保護自己的手下,又無法忍辱負重,朝中重臣此時都會有所決斷。

最多就是王黼之類將太子得罪狠了的,實在無法回頭,才會硬著頭皮支援下去吧,對了,或許還要加上童貫、楊戩等人,這些人此前揣摩上意,對趙楷都極為親近,相反疏遠怠慢趙桓,他們可能還會繼續支援。

周銓對趙佶父子極不恭敬的評價,卻引起王啟年的共鳴。

見識過外邊的天地,對於原本那威嚴高尚的東西,總會更易產生置疑,更何況王啟年在周銓身邊久了,耳燻目染,早就不將趙氏父子的本領放在心中。

“最後決定派誰來?”

“以廣平郡王趙構為使前來宣慰。”

“趙構?”周銓吃了一驚,他原本以為,太子不能來,嘉王不願來,那麼在快要成年的王子中,肅王趙樞就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趙樞今年十六,比嘉王小一歲,比太子小二歲,而且據說甚是聰明,記憶力驚人,平日裡也算比較謙和,不顯山不露水。若是他來,周銓還會有意結納一番,算是留一步閒棋。

至於趙構,如今才十一歲,還只是一介少年,雖然幾次見面,其人聰慧,也給周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一想到此人就是原本歷史中真正殺了岳飛的罪魁,周銓就感覺不對。

秦檜的像跪在岳飛墓前千載自是應當,但少了此人之像,實在是遺憾。

當週銓接到訊息,趙構作為宣慰使來海州時,趙構本人已經乘車出了京師。

他雖然年少,卻是極好學,在車輿之中,仍然手不釋卷,而且他手中拿的書也很有意思,竟然就是一本《東海商會自然系列叢書之輿地廣記》。

《東海商會自然系列叢書》,顧名思意,這一系列書乃是東海商會所資助編寫,輿地廣記的作者乃是歐陽忞,此人乃是歐陽修從孫,早就開始編撰這本輿地廣記,後來得知東海商會資助此類自然從書出版,託人輾轉找到周銓,周銓也不吝嗇,直接將之編入叢書之中。

東海商會的印刷技術極高,不僅已經廣泛使用銅活字、鉛活字,而且在紙張和油墨上都進行了改進,每年投入這種改進的經費也不少。因此,這一系列叢書印出來之後,立刻極受歡迎。

“九大王可知,當初這書發行之後,有頗多儒師,或寫信或上表,說是以此法印所謂自然叢書,乃是暴殄天物,當以此術印論語春秋等顯學正道,方才相得益彰。當時周銓聞此,曾笑道孔聖著書之時尚未有紙,故此不敢以紙印之,請以竹簡書論語春秋,方是顯學正道。”

車輿之中,身為宣慰副使的給事中吳敏笑著說道,言語之中頗有親近之意。

趙構坐正身,放下書徐徐說道:“周銓不甚喜儒家之說,他行的是管仲之道,故此不知,孔子述而不著,並未著書。”

他委婉地批評周銓讀書不多,但又給周銓找了理由,吳敏心裡更是一動。

這一路行來,他與趙構交往漸深,發覺這一位九大王雖是年幼,博聞好學聰慧強記,最難得的是,他言語中庸,頗有城府,簡直不象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

趙佶幾個兒子,太子迂正,嘉王聰惠輕佻,肅王沉穩多學,而這位九大王則是城府深厚。論起對各人的印象,吳敏不得不說,還是這位九大王看起來,頗有人主之相。

不過他沒有細想,而是又談起周銓:“臣與周制置打過兩次交道,若別人說他看儒家書少,他不僅不怒,反而會喜。他說天下智者好儒術者多矣,好自然之學者不多,他寧為雞首,成自然之學之集大成者,也不願意跟在別人身後,抱殘守缺拾人牙惠。”

趙構微微一笑,他聽懂了吳敏的意思。

這是婉轉地教他如何與周銓相處呢,畢竟吳敏在政爭中雖然未執立場,但其與蔡京父子關係親善,也算得上是東海商會的外圍成員了。

他更希望大夥和氣生財,而不是你爭我奪。

但吳敏卻不曾想過,趙構會不會聽從他的勸告。

若是此行,只做到安撫周銓,那麼對他趙構來說,能有什麼意義?(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