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曾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口是需要重新定義劃分的,比如城市戶籍和鄉村戶籍,但是現在卻不能這麼分配。
韓鏡明白母親的意思。
本身大盛朝地廣人稀,單純靠著農民種地,是養不活住在府城的人的。
無他,母親的意思是,農耕器具太過落後。
就說他們家的佃農,每一戶伺候十畝地,一年到頭幾乎沒有閒下來的時候。
再加上朝廷對鐵器管理的極其嚴格,很多農戶家中,能有一兩把钁頭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事兒了,更多的甚至只能用石頭或者是木頭打造的農具。
這種條件,怎麼可能產出更多的糧食。
尤其是現在的糧食產量極低,豐年收的多一些,遇到災年那隻能活生生的餓死。
如今聽里長說,要他們去修城牆,真沒幾個人願意。
不過,在聽到里長說每人每天兩錢的工錢時,心底的怨念似乎一下子消失了。
聽說這次修補城牆只要兩百人,大概半個月就能完工,報名的踴躍程度著實熱鬧。
只要努力幹完這半個月,就能拿到二兩銀子,這等好事他們豈會錯過。
秦一這邊看中了第一處宅子,這座宅子倒是挺大,前後三進的院落,有獨立的水井,院中的景色也很不錯。
可惜裡邊住著人。
“這位置很不錯。”秦一滿意的點點頭,尋到主家,“貴家主,不知這宅子你們可否割愛,我們會按照市價支付銀錢。”
這位家主姓趙,是肅州府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這座宅子是他在二十多年前買的。
心裡是不想買的,畢竟住了這麼些年,已經有了留戀。
可秦一的身份他也知道了,擔心不賣的話,自家可能會遭殃。
知道對方願意以市價買下,他似乎也不吃虧,反正府城有很多的宅子在售,大不了重新買一套。
沒必要和他們硬碰硬,也碰不過。
“當然,貴家主不願意的話也無妨,我們再尋其他的宅邸。”
“倒是可以。”趙家主擔心對方說得好聽,事後可能會遭到報復,“只是你們來的突然,我家還得尋找合適的宅子,這搬家也非一朝一夕的。”
“如此便多謝貴家主了。”秦一抱拳道謝,“宅子的事別擔心,既然定下來,下午官牙會過來為你們尋找新的宅子。貴家主找到滿意的宅子後,可以去府衙過戶。”
“當然,如果捨不得此處,也須得提前告知,我們好另尋他處。”秦一肯定不會勉強他們的。
趙家主連連點頭,將兩人送走。
其實肅州府不算大,不僅僅是肅州府,包括其他的府城,乃至京都的面積都不算大。
大盛朝總人口七百萬左右,有近二十座府城,如此均分下去,每座府城也不過四十萬人口。
這七百萬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據了近半,這樣分配下來,一座府城充其量只有十幾萬人。
大盛朝人口最多的府城是京都,總計有近三十萬,而肅州府不到十萬人。
真要均攤到每一戶,肅州府大概有兩萬多戶居民。
在農業技術設施落後的古代,想讓一半人養活另一半人的日常飲食,完全是天方夜譚,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