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戰死的烈士,他們懷著同樣的敬意。
但是,當士卒戰死之後有屍骨帶回,他們會認為雖然這個人戰死了,但是這是為帝國而犧牲的,是一種榮耀,即使埋骨鄉鄰,也是光耀門楣的事兒。
可若是一個連屍骨都找不到的烈士,不說各種流言蜚語,甚至是幾年過後就沒人記住了,畢竟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
而一個實實在在的墳頭就是最好的證據,只要矗立在那裡,這不僅僅是全家的驕傲,甚至是全村的驕傲!
他們可以指著那個墳頭驕傲的告訴別人,告訴自己的子孫後輩。
瞧瞧!
哪裡埋著的就是咱的親人,咱的鄰居,是為了咱大唐戰死沙場的英雄!
李泰根本沒有體會民間疾苦,根本不知道底層百姓的心思,自然沒有想到要盡最大的努力將每一個陣亡的烈士都帶回去。
如此通俗的解釋也讓在場的將軍更加理解了楊帆的苦心。
推己及人!
若是有一天自己戰死沙場,雖然這是一種榮耀。
可是屍骨無蹤與魂歸故里,卻絕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
暢想一下。
一種情形,若干年後,人們指著一座墳頭說——這是咱們這裡的英雄!
而另一種情景,卻是幾年之後人們早已把這個烈士忘卻……
兩相一比較,簡直天壤之別!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死去計程車卒被遺棄戰場與被戰友帶回家中,那是兩種不同的局面。
一種是對底層士兵生命的漠視和不尊重,一種是深厚的袍澤之情。
後者不僅能大大的增強軍隊的凝聚力,更能在絕境的時候無所畏懼,甚至視死如歸!
想通了關鍵,李泰有些慚愧的說道:“大都督考慮的如此周到,本王羞愧啊,以後江南的一切皆由大都督做主,本王絕不會有異議,還請大都督這就安排人員收殮陣亡將士的遺骸,本王親自上奏為他們請功!”
目的已經達到,楊帆點頭說道:“有殿下此話,某就放心了,本都督這就安排人出去,把犧牲的烈士骸骨全都帶回來!”
說完,頓了一頓,轉頭對著蘇定方說道:“蘇定方聽令,本都督命你馬上安排人手前去落實此事。”
“諾!”蘇定方大聲回答,同時安排人前去戰場收殮遺骸。
見狀,楊帆再次問道:“此戰的收穫如何?”
說起此戰繳獲,場面氣氛就輕鬆了許多。
蘇定方翻看賬簿,輕笑道:“此戰共殲海匪一千百八十八人,俘虜二千餘人,收繳錢財三十萬餘貫,糧草無數,算得上是繳獲豐厚……”
眾人聞言,全都喜笑顏開。
華亭縣的改造日益鋪開,所需錢帛物資不計其數。
即使楊帆很能賺錢,也耐不住開銷大呀。
雖然前幾次的搜刮可以支撐一些時日,但知道楊帆龐大規劃的人都知道,這些錢遠遠不夠。
尤其是戰船的建造,港口的興建,還有華亭縣的新城各種設施的完善,都需要巨量的金錢來維繫。
指望朝廷的撥款是不現實的,畢竟李二陛下也過得不是很富裕。
如今華亭縣本身又皆是鹽鹼荒灘,想要種植糧食也沒有產出。
現在唯一的出路便是儘快開通海外航線對海外進行收割,否則一旦缺少資金,在華亭縣的計劃必將成為一個笑話。
看著賬簿上的一筆筆繳獲,楊帆便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