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一連多日沒有露面,前來探視的文武百官一概被李君羨擋在驪山行宮外。
再加上為李二陛下診治的御醫都被留在了驪山行宮之中,頓時讓長安城內的局勢更加暗潮湧動。
對於李二陛下病入膏肓的傳言不脛而走,短短時間內,長安城內各種流言蜚語四起。
漸漸的,流言演變成了李二陛下已經昏迷不醒,生命及及可危,所以才不讓大臣覲見。
負責行宮安全的李君羨也沒有出言解釋,一邊把驪山行宮的禁衛又增加了許多,又讓程咬金領右武衛兵卒前來警戒。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空穴豈會來風!
如此大張旗鼓,反而讓很多人更加確定了李二病重訊息。
而長安城內,由於近幾年來李二陛下對魏王的寵愛,魏王的支持者已經能與太子的勢力相抗衡。
對於李二陛下駕崩以後,誰更適合登基稱帝的話題也成為了文武百官議論得最多的問題。
魏王與太子之間的勢力相互攻訐,差點沒打出狗腦子來。
當然,除了魏王與太子之間的爭鬥,各方勢力也蠢蠢欲動。
最近,李元昌的心裡莫名其妙的煩躁不安,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計劃出了什麼紕漏。
內心一遍又一遍核實自己的計劃,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方面,甚至結合番僧暗中傳來的訊息,不厭其煩的在腦海中推演。
自始至終,李元昌並沒有發現什麼漏洞存在,每一個設計和步甚至是李二每天吃丹藥的用量,都是天衣無縫的。
不自覺的,李元昌稍稍鬆了口氣。
只能將心頭這股煩躁不安的原因歸結於精神太過緊張。
畢竟,接下來的將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漢王府的密室內,侯君集被李元昌叫來見面。
剛一見面,侯君集便面露不悅,說道:“王爺,如今風頭正緊,有事為何不請人捎書信即可,難道不知道某正領著左衛軍謀劃如何向驪山行宮靠近?”
李元昌卻不以為然,笑道:“侯將軍如此上心,本王真替太子殿下高興,不過,此次本王讓侯將軍過來,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侯君集面露疑惑,問道:“兵卒的調動,很容易引起朝迋的注意,王爺又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左衛軍神不知鬼不覺前往驪山附近?”
李元昌呵呵一笑:“侯將軍想得太複雜了,可謂是當局者迷啊!”
雖然有些不爽李元昌的裝逼,但侯君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這話怎麼說?”
李元昌沒有再賣關子,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我朝律例,兵卒的大規模調動只有皇帝才有權利。”
“據本王所知,保衛皇城的左、右衛卻有些特殊,由於左、右衛每日需各抽調500禁衛共同保護皇宮和陛下的安全,因此,調動這部分禁衛並不需要得到皇帝的許可,本王說的不錯吧!”
侯君集點了點頭,提出了心中的疑問:“雖然本將可以調動500軍士,甚至還更多,但是這些人除了保衛皇宮之外,並不能離開營地到達驪山,這又有什麼用?”
李元昌不急不緩的呷了一口茶水,這才繼續說道:“左、右衛的作用是為了保護皇宮以及皇帝的安全,如今皇帝病危,已經無力處理朝政,甚至已經可能昏迷不醒。”
“既然左衛禁軍是保護皇帝的安全,那麼,皇帝在哪,這些禁軍當然可以去哪。”
“侯將軍作為左衛軍首領,領禁軍前往驪山保護陛下有何不可?”
“至於侯將軍派去的禁衛是做什麼的,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侯君集琢磨一下,不由眼前一亮,覺得李元昌的話頗有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