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馬毅搏一上午送外賣,手機就沒有停過,電量不足也正常。“老闆,這個充電寶用的人多嗎?利潤如何”?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想要聽一聽這個秦大媽一直大力宣傳和推廣,但好多人不覺得是個好專案的共享充電寶。
“嘿,這你可問對人了,我們這個餐館,每個月租金是6000元,充電寶能抵得上我們三分之一租金”;
“老闆,你的意思充電寶能給你每個月賺一兩千元”?
“哈哈,對,每個月大概有一千五六的淨利潤”;
“你別看它小,用的人還真不少”;
“我這裡有十個充電寶,基本每個充電寶每天能被借走六七次,平均每次一塊錢,一天就是六七十塊,扣掉電費,每個月有一千五六沒任何問題”;
“要我說,還是你們秦大媽會來事,外賣就讓我們賺了不少,這個原以為會貼錢的充電寶,竟然還有那麼高的利潤”。
從這裡離開後,馬毅搏心裡美滋滋的;
這些話,這些商家,並不是提前安排好的。
管中窺豹;
就算好些投資人不相信今天上午所見所聞,其實私下可以找幾個地方問一問,打聽一下也就清楚;
或許,有些地方共享充電寶的利潤沒有這家高,但總體來說,只要一個月能有大於500元的淨利潤,已經是非常可觀了;
對於商家來說,僅僅是付出了一點點地方而已,至於電費,已經都有淨利潤了;
這還只是一小時0.5元時候的利潤,一旦秦大媽共享充電寶漲價了,不管是商家,還是秦大媽的利潤都不會少;
那豈不是說,共享充電寶這個專案有搞頭?
化腐朽為神奇!
這幾天,看到了太多之前被忽視的專案,在親自了解後,才發現大有可為啊。
想到這裡,本來還打算坐車離開的投資人,都是咬牙跟在馬毅搏身邊;
他們都擔心錯過馬毅搏口中的每一個細節;
因為每一個細節的忽視,很有可能導致他們對秦大媽集團估值產生偏差,從而降低他們投資秦大媽集團的可能。
“好了,這裡單車比較多,如果不夠的話,附近應該也有,我們每人掃一輛單車,騎回公司吧”;
沒有多餘的話,馬毅搏騎上共享單車,一馬當先;
不過,看其速度,可謂是龜爬。
等到大部隊趕上來後,馬毅搏用擴音器繼續道:“大家估計很多人也是第一次騎我們秦大媽共享單車”;
“這個共享單車,我們的專利技術已經超過150個”;
“大家剛才掃碼的時候,應該也能看到那個電子鎖吧”;
“是的,電子鎖是需要供電的,最開始,我們的設計是打算透過使用者騎行的時候,透過線圈,從這方面轉化一部分作為電能,用於電子鎖的供電”;
“不過,最後被否決了,因為那樣做的話,會讓共享單車踩起來特別重”;
“最後我們選擇了太陽能發電,就是前面籃子下面那一塊板子”;
“大家如果經常騎車的話,應該也能感受到,我們秦大媽共享單車的騎行便利和輕便程度,一點都不比咱們市場上買的兩三千差”;“正因為咱們秦大媽共享單車這樣的高配置,再加上單價不貴,我們還給使用者買保險等一系列活動,讓廣大使用者更快的接受共享單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秦大媽共享單車已經改變了大眾的出行方式”;
“更加便捷,更加環保,更加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