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這種果樹認領模式,我感覺與以前的承包模式很像,只不過這種模式更加碎片化,更加個性化,更能滿足個人的需求”;
“不過,據我所知,咱們秦大媽果樹認領,現在是不賺錢,甚至還有可能虧損”;
“那麼,未來果樹認領想要賺錢,將會透過什麼方式呢”?
“是給認領者漲價,還是給果農們降價,我想,這兩種方式,不管哪一個,都不是您想要的”。
一個投資的也是適當的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本來是一個不起眼的果樹認領,被劉威和馬毅搏一頓吹,感覺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尤其是看著成片的蘋果樹,這樣他們想要懷疑的心思都降低了很多。
這就是馬毅搏要的效果,就如同前幾天帶所有人去魔都實地去看秦大媽店鋪的情形一樣;
只有深入一線,才能知道事情最原始的狀態,同時,也會被這個現狀給帶節奏;
此刻,這些投資人都沉浸在馬毅搏畫的餅裡面。
哪怕,事後他們覺得實現起來困難重重;
哪怕,他們覺得不靠譜;
但無形中,對於秦大媽集團的整體形象,他們從內心都會有一個大大的提升。
“對,不管是給使用者漲價,還是給果農們降價,這的確不是我最初的想法”;
“目前,我們給果農每畝地6000元,我們從使用者那裡每畝地收穫大概是10000元”;
“這裡面有4000元的價差,這就是我們利潤的來源之一”;
“我們可以透過控制中間環節的成本,剛才劉總也介紹過,我們果樹認領可以延伸很多專案”;
“農藥,化肥等等,我們可以透過控制中間的成本,來實現利潤增加”;
“利潤 之二,當我們規模擴大後,這種果樹認領好多都是親子活動,我們可以透過農家樂或者一些野外培訓等等,來增加附加利潤”;
“利潤 之三,我們與周邊景點一起聯動合作”;
“利潤 之四,這個果樹認領,可以增加使用者對我們秦大媽集團的粘性,從其他業務上,我們可以賺更多的利潤”;
“先不說這個果樹認領賺錢,就算不賺錢,能增加我們秦大媽集團的使用者黏性,我覺得足以”;
“再者,這種果樹認領模式,能增加果農的收入,能讓我們秦大媽集團有廣大的農戶基礎,以後有什麼業務,就能迅速的在全國各地推廣”;
“這也是我們秦小媽目前為何與那麼多地區合作的最根本原因,可以幫助當地脫貧的同時,還能給秦大媽增加更多的群眾基礎”。
凡事往秦大媽集團上靠,總沒錯;
因為秦大媽集團的生意都是面向終端使用者,只要是與終端使用者有關的,其實都可以做,誰都說不出哪裡不好。
“馬總,您之前說,果樹認領專案,以後每個認領的使用者都能觀察到他所認領的果樹情況,這是怎麼實現的呢”?
好多好多,馬毅搏新奇的觀點,都讓人們感覺到不可思;
這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啊。
“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不難,其實很簡單”;
“以後,我們將會給每棵果樹做一個編號,使用者繫結自己的編號,就能從網路上看到他認領果樹情況”;
“同時,果農們也會不定時的把果樹情況透過網路上傳”;
“如果條件達到了,我們還可以給每個果樹安上一個攝像頭,讓使用者可以實時看到自己的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