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共享單車在羊城的資料,每輛單車月收入750元,一年就是9000元,扣除維護費以及造價費等按照淨利潤7000元計算,10萬臺每年就是7個億的淨利潤;
按照市場估值510倍來計算,也是3570個億;
不過,由於共享單車資料只是最開始,無法證明其穩定性,大家都是風投,其實就是風險投資;
再加上,等市場競爭加劇後,一輛共享單車每日很有可能沒有這麼高的騎行次數;
現在秦大媽共享單車的騎行次數很高,那是因為供不應求,三個一線城市分別才3萬輛而已;
不管是使用者真需求,還只是為了體驗一把,都會讓這個騎行次數虛高;
因此,在這個估值上面估計打個五折,也就是17億35億的水準;
當然,這種情況也只是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因為秦大媽共享單車的資料時間太短,大家只能透過有限的資料來揣摩未來會遇到的問題和競爭;
不過,秦大媽共享單車由於其專利護城河,再加上秦大媽首次提出來的共享經濟,會讓投資機構對其高估不少;
畢竟,有了之前秦大媽自嗨鍋的專利護城河案例,誰都不敢小瞧秦大媽共享單車;
所以,結合各種因素,吳遠方給秦大媽共享單車的估值是25億30億之間。
不過,馬毅搏內心可沒有太認可這個資料;
雖然,馬毅搏也找專業評估公司對秦大媽單車進行了客觀的估值,就算把秦大媽共享單車的專利護城河以及共享經濟的帽子扣上,其實估值也就25億多一點而已;
其實,秦大媽共享單車的估值相較於馬毅搏內心的價格有些偏低,原因是因為秦大媽共享單車推出市場時間短,共享單車總數不高;
但,這在馬毅搏看來,根本不是事情;
已經花了一個億投放10萬輛;
大不了,再投入一個億,單車數量不就上來了嗎?
對於目前的秦大媽資金來說,一個億雖然不少,但根本不差這點;
如果多花一個億的成本,能讓估值大幅提高,馬毅搏是不會介意再花一個億的資金。
“當然,我們共享單車目前數量少以及投入市場時間短,這的確是個短板”;
“不過,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大不了,再投入幾個億,共享單車的數量不就起來了,時間也就拉長了”;
“共享單車最重要的不是單車數量上面的複製,而是以共享單車為核心,深挖共享領域,實現共享經濟的騰飛”;
“因此,我希望大家在報價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秦大媽現在是不缺資金的,並非說必須融資才能更好的發展”;
“其實,現在融資的話,對我們還不太公平”;
“等再過幾個月,單車數量上來了,時間拉長了,我想對我們更有利”;
“不過,我這個人向來都是信奉的是,有錢大家一起賺,而不是吃獨食,所以,才在共享單車上市一個月就進行融資”;
“好了,關於估值問題,大家心裡都有數,待會我們再重點說”;
“大家對於共享單車方面,還有其他什麼問題嗎?如果沒有的話”?
馬毅搏這句話還沒有說完,立馬就有人提問;
所有人就擔心馬毅搏直接來一句,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開始進行報價吧。那他們想要知道問題答案,豈不是隻能憋在肚子裡?
沒有詳細的介紹和說明,誰敢按照馬毅搏那種大幅提高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