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以前結實了,比以前黑了一點,比以前成熟了”;
站起來的劉威,比李母高出一頭;
但劉母看著劉威,細細打量,一邊打量,一邊嘮叨;
而劉威,也是擦乾淚水;
這一跪,是對母親的愧疚;
這一跪,是對往日的訣別;
這一跪,是對所有人正名。
幾分鐘後,劉母才注意到馬毅搏,剛才一心在自己兒子身上,其他人都沒顧得上;
“毅搏啊,叫上你爸媽和你妹妹,待會在我家吃飯,你們最愛吃的澆湯麵”;
“昨天壓了十斤掛麵”;
“早上起來,我都做好了雞蛋哨子、炸了ziao(肥肉榨油後撈出來肉渣)”。
看到馬毅搏,劉母內心也是十分感激;
這段時間,劉威把馬毅搏的事情,也大概給她說過;
當然,重點還是馬毅搏帶著劉威一起賺錢;
對於自己兒子,劉母也是心裡有數,並不聰明,但踏實肯幹;
如果沒有馬毅搏,他的兒子還不知道幹什麼呢?
或許,今年還都回來不了呢;
曾經,劉母都覺得,在自己死之前,還能不能看到兒子一眼,可見其對劉威的思念。
說起澆湯麵,馬毅搏也是情不自禁的流起了口水;
過年,咸陽市乾州地帶,早晨都是吃的澆湯麵,在外人看,那是叫口水面;
澆湯麵,有人稱哈水面,是孤陋寡聞之輩對澆湯麵的曲解。
澆湯麵正宗之地在秦省乾州,尤其在乾陵以北及永壽部分地區為最。
澆湯麵是世上少有之美食,過去只有在結婚喪葬的重大日子以及過年時才有的吃。
澆湯麵是秦省傳統麵食,做工尤其講究,工序繁多;
湯,要肉湯,經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湯中,料湯合一;
醋要好,是糧食醋,湯好不好,全憑醋把門;
辣子要用大油潑過的,不能用菜油,否則太燥;
將雞蛋攤成幾毫米的薄餅,油炸豆腐片切絲,與蔥花放入湯中,辣子紅紅,雞蛋黃黃,蔥花點點,煞是好看,看一眼,哈水四溢。
澆湯麵的來歷也不凡,從時間上說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時期。
話說姜太公從西歧起兵時,在如今的周公廟捉到巨蛇一條,大喜,犒賞三軍,將蛇肉切為小塊,做成臊子稱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為豬肉了;
好看的言情
吃飽喝足,大軍前行,走到扶風興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帶居民吃麵仍保持了那時的風格。
到了乾縣一帶,肉沒了,菜也沒了,所剩只有肉湯,便用現有材料,將肉湯用大鍋煮,加入佐料、鹽、醋、辣子、剁碎的菜葉,經熬製的湯奇蹟般的香飄十里,再將面煮好,撈到碗裡,澆上熬好的湯,這便是流傳千古,曠世少有的澆湯麵的前身。
面加鹼,有韌性,筋到,細如髮絲而不斷。
事先煮好的,過水冷卻,撈成雞蛋大小的小嘬。
吃時,將面挑到碗裡,加上湯即可食用。
想到這裡,馬毅搏都有些忍不住流口水了;
主要是好多年沒有吃過;
上一世,自從有了孩子後,四五年都沒有過年回家了,跟別說吃澆湯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