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海上升明帝> 第718章 太子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8章 太子妃 (1 / 3)

紹天年底。

東京奉天,各地朝集使紛紛抵京。今年四方使節也來的格外的多,大明中興,收復兩京,周邊藩邦部落皆來朝貢。

漫天飛雪,登來半島銀裝素裹。

皇帝特意召見了廣東巡撫張煌言和江北巡撫錢肅樂,以及東宮太子洗馬董志寧,幾及他們的子弟。

“萬祺書讀的不錯,還習弓馬火銃,很是了得啊,”朱以海把張煌言的兒子張萬祺拉到身邊考量了一番後,對這少年很是讚歎,“年後就十二歲了,就到東宮伴讀吧。”

朱以海給太子設了全套東宮屬官,有三師三少還有四賓,也有詹事、庶子、洗馬、主簿等等。

另外除崇賢館這個專門的館學、學士外,還有太子侍講、太子侍讀以及太子伴讀,前兩個是老師,後一個是夥伴。

太子伴讀就是太子夥伴,陪太子讀書甚至侍從護衛,挑選大臣子弟充當。

張煌言年紀比朱以海還小兩歲,不過他結婚早。張煌言雖然十二歲喪母,但張家是浙江名門士族,他父親張圭章曾任山西鹽運司判官,官至刑部員外郎,母親趙氏,也是名門出身。

他十六歲參加縣試考中秀才,當時國家動亂,朝廷在文試後還增加武試,考察騎射,張煌言連發三箭皆中,而且他的兵法策略都是極為了得。

小張少年揚名,提親的人絡繹不絕,最後其父為他選中了寧波董氏家族。張煌言十六歲便娶了董氏女,和錢肅樂做了連襟,而董志寧正是他妻子堂弟。

張煌言二十二歲中舉,此時已是崇禎十五年。青年書生遭逢國難,末代舉人棄筆從戎。

他積極奔走聯絡,寧波舉起義旗,因為歷史原因,朱以海對張煌言格外器重信任,這幾年都是擔任要職,如今更是廣東巡撫。

雖然有些人覺得張煌言有些過於受寵,認為他是近臣,可他們不知道,在朱以海的那個時空,有句話叫煌言死而明亡。

張煌言的兵敗被俘處死,代表著大明真正滅亡了。

這位和岳飛、于謙並列西湖三傑的豪傑,堪稱大明文天祥,與魯王堅持抗清十八年,曾經四入長江。

正國為這些,所以在朱以海的紅黑本子上,張煌言是位列紅本天榜的,他現在也是用培養宰相的辦法在培養張煌言,而這位這幾年的表現,也當的起他的信任,確實忠貞勤懇,也已經嶄露才能。

今天朱以海特意召張、錢、董他們幾個來,另有目的。

“臣代犬子謝過陛下。”

能夠成為太子伴讀,這當然是個很大的榮耀,更是莫大的福利,太子可是未來皇帝,現在跟著太子伴讀,那就能成為太子心腹,將來肯定是前途無量的。

朱以海也把錢肅樂十三歲的嫡五子授以伴讀,同樣的還有董志寧的兒子。

錢肅樂是當初寧波起義之首,他是崇禎十年進士,名門出身,又才幹出眾,任太倉知州時,嚴懲豪奴黠吏,考績列江南第一,官至刑部員外郎。在朱以海起兵之初,錢肅樂更是元從心腹,擔任要職。

之前換閣,以協辦大學士外放江北巡撫,在江北一年也是表現極佳。

“蒼水千金芳齡幾何了?”朱以海笑著問張煌言。

“小女今年十三。”

張煌言的大女兒比兒子張萬祺還大一歲多,他十六歲中秀才然後娶董氏為妻,生下的第一個孩子便是長女張景徽,如今十三歲,跟朱弘甲是同年,小三個月。

朱以海事先打聽的清楚,張景徽長的亭亭玉立,是個美人胚子,更難得的是幾歲開始便跟隨父親、母親讀書。

董氏也是個才女,董家是士族名門,董氏的母親是寧波楊氏,一門五進士,父子三尚書,是寧波鄞縣少有的頂級望族。楊守陳景泰進士,成化侍讀學士,弘治年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死後贈禮部尚書。弟弟楊守恥亦官至尚書,楊守隨楊守隅皆進士,楊守隨官至工部尚書,守隅官至廣西布政使。兒子楊茂仁楊茂元皆進士出身,官至巡撫、侍郎。

張煌言妻舅家表弟楊文瓚與董志寧、董德欽、楊文琦、屠獻辰還並稱寧波五君子,名氣遠在寧波六狂生之上。

楊文瓚崇禎十二年的進士,弘光年授貴州道御史,後回浙江聯絡舉義,也是元勳功臣。

張景徽幾歲起,祖母張氏、母親董氏還有父親張煌言教導,所以早就是個小才女。

晚明以來,江南文士結社之風盛行,江南的閨秀詩人也紛紛建立詩社,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紹興江陰的祁氏家族社會,祁彪佳和其妻商景蘭兩家,都是名門士族,祁家的澹生堂更是江南三大藏書樓之一,祁家詩會有二商四女兩兒媳為主,商景蘭姐妹加商景蘭的三個女兒和她妹妹的女兒,加上張德惠、朱德蓉兩兒媳,此外還有她們的侄女等,祁彪佳在朝為官,妻子商景蘭在家操持家務,主持家族詩會,帶領子媳女兒等遊園吟詩作賦,互相唱和,以詩為魂,甚至也會做些慈善,是江南士族女子的代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