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將向西班牙放開港口通商貿易,第一批擬開放登州、揚州、南京、鎮江、上海、蘇州、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廣州、廈門、澳門、屯門等十八港!”
朱以海一開口,就主動提出給西班牙人開放十八個港口,還說以後還會進一步開放更多的港口,包括內陸諸如安慶、九江、漢口等地,甚至北方的天津、北京等。
那位使者驚的說不出話來。
本來想著大明能夠給他們開放廣州或福州等兩三處港口,他們就非常滿足了, 畢竟現在大明不跟他們官方貿易,不開放港口,他們就只能做轉口貿易,所需的中國生絲、瓷器、茶葉等貨物,主要是透過鄭家採購。
甚至因為鄭家與荷蘭人的約定,他們還沒法直接從鄭家手裡弄到一手貨, 得從一些華商手裡弄三四手的貨物, 成本大大提升,且他們手裡的貨也很難直接賣到大明。
雖然說其實因為馬尼拉美洲航線, 讓這二百多年裡,西班牙人從美洲開採的白銀不斷的流入遠東大明,據說外流了幾億白銀。同時,大明這邊運過去的生絲、絲綢,嚴重的衝擊了西班牙本國的絲織業。
是的,其實養蠶絲織,早在隋唐時起,波斯人就開始學會養蠶織絲了,在明朝時,西班牙人的絲織業其實原來也挺強。
但因為大明透過馬尼拉流入過去的絲綢,就是降維打擊,有花紋的中國絲織品,物美價廉,西班牙產品完全不能與之相比,比如中國織錦比西班牙線緞好, 但售價不及其一半, 其它的絲織品也大多如此。
在墨西哥、秘魯的市場上,中國貨只有西班牙貨的三分之一。
西班牙的絲織品因此在美洲市場上幾乎絕跡, 對其國內的絲織工業是災難性的打擊,西班牙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美洲的西班牙人對馬尼拉貿易,以防止白銀外流和絲織品的流入。
可鉅額的利潤,使的國王的禁令如同白紙。
從呂宋駛往墨西哥的大帆船,沒有一條是不裝滿一百萬甚至一百五十萬比索絲織品的,這還僅是船上的絲織品。
二百多年的貿易,西班牙與明朝的貿易,其實一直是逆差,一船船的銀子從美洲運過來,換走一船船的絲綢瓷器。
這裡面的利潤驚人。
所以說算之前明朝一直不跟呂宋貿易,他們也仍要想盡辦法維持航線,從鄭氏,或是其它的華商手裡買絲綢瓷器,價格高些也願意。
當然,現在如果大明直接放開貿易,給他們更多港口通商,這意味著他們能夠直接弄到更多的貨, 和更低的成本, 也就有更大的利潤。
呂宋最想要的中國商貨就是生絲、絲綢,然後瓷器、蔗糖等, 蔗糖還可以在南洋弄,但生絲和織好的各種花紋的絲綢,卻只有大明手裡最多最便宜。
朱以海難得的大方,不僅放開貿易,甚至主動提出願意給他們一定的傳教資格。
“不知道陛下需要什麼?”
朱以海要什麼?
朱以海當然也是有需要的,呂宋西班牙商人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白銀了,白銀對大明其實非常重要,經過二百多年,大明如今已經是銀本位了。
雖然有人曾說過,大明其實就是亡於白銀。
明後期,白銀輸入量銳減,戰亂頻繁等都導致銀荒,加劇了財政危機。
不過現在的情況,也不可能說廢了白銀本幣地位,朱以海也只能透過其它手段來改善,但沒法一下子就更替。
而且戰亂的時候,白銀天然貨幣帶來的信用也還是很重要的,胡亂搞紙幣等,是要出問題的。
他現在也只能是把銀子摻銅等加工為銀元,稍提高點鑄幣利潤,加強下貨幣統一。發行的銀票,其實就是兌換券,並不是紙幣,是見票即兌沒有超發的。
鑄幣利潤還行,但需要手裡掌握足夠多的銀錠。
貿易是很好的銀料來源,包括銅料也是如此,銅幣鑄造其實利潤更大,尤其是朱以海現在搞的銅元,但銅鑄幣利雖高,但規模受限。
銀子朱以海是需要的,但不是最需要的。
眼下是戰爭期間,僅僅是白銀,並不能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
所以他心裡早有一個清單。
他希望跟西班牙人交易是更深層次的,以銀子為交易單位。
但不僅僅是賣絲綢瓷器這麼簡單。
朱以海可以向呂宋出口價優質好的生絲、絲綢、瓷器、茶葉等,然後向呂宋再訂購風帆戰艦、武裝商船、火炮火銃火藥鉛彈等,甚至是向他們僱傭一些專門的炮手、火槍手、船員等傭兵水手。
甚至是買優質的造船木材,造炮的銅鐵,制火藥的硫磺硝酸石鉛等。
這個要求,對呂宋總督使者來說簡直是喜出望外,以往他們採買華人的中國商貨,基本上是單純的逆差,華商並不太需要他們的東西,他們只能用銀子交換。
所以一船絲綢香料等運去美洲,回來的船上就要運上大半船的銀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