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營新軍八千人馬,行動並不迅速。
各營諸哨依次而行。
好在雖然剛經歷了擴編,但畢竟其中有四個營的老底子,這四營人馬那也基本上是半個浙兵的老底子,又吸納了陳梧的一些老兵,所以在新勝的氣勢下,還挺士氣高揚。
依然是張名振帶領兩營鎮標為前鋒,以神機和勇衛各兩營為左右翼,以世忠營兩營為後衛,朱以海帶領的旗手兩營為中軍。
各營間保持著一定距離,緩緩而行。
朱以海騎在馬上,打量著這支軍隊,總的來看,還很雜亂。
連旗幟好多都是臨時趕製的,軍服就更不用說了,衣甲雜亂。
披甲率不高,馬騾更少,武器都五花八門,但將士們士氣挺足,這都是一場勝利帶來的,此時大家都是一副去教訓失敗者的自信。
這麼大一支人馬出擊,韃子方面也很快就知曉了,不久後,便看到遠遠的有虜騎出現,他們打量觀察著,卻並無慌亂。
張名振也很有大將之風的派出了夜不收輕騎,過去驅逐這些偵察軍情的虜騎,雙方的哨騎便在大軍的前方,展開追逐戰。
你來我往的小股騎兵,奔走騎射。
甚至還不時的拿銃射擊,砰砰砰的讓戰鬥的氣息不斷增加,士兵們也都漸漸激昂起來。
諸營人馬靠的更緊密一些,每走半個小時左右,都要停下來重新整隊,讓新兵們能夠跟上隊形。
“韃虜約有七百,我軍八千,十倍有餘也。”
跟隨在朱以海旁邊的沈宸荃都覺得優勢在我,十分自信,全軍上下,連世忠營新兵,都認為這仗沒有半點問題。
“緩緩推進,把韃子都趕到海里去。”
韃子昨天戰損一半,折了三百人,退回這邊營地,補充了四百,兵力給昨天打仗時還多一百,但這裡的四百留守,明顯肯定不如昨天折損的那三百強。
雖然朱以海向來有些瞧不起大明軍隊,但真打起仗來,他這支新軍,卻也因為有著幾千老兵而盡職專業,起碼行進、警戒、哨探等都還是很專業的。
走了約二十里路,韃子臨時營地已經出現在眼前。
朱以海這八千人馬,走走停停的也幾乎花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
號角悠揚。
兩軍接近,倒沒馬上交手,只有小股騎兵在互相抵近偵察、驅逐。
“就地休整,構建防禦,吃點乾糧,補充體力,準備戰鬥!”
全軍士氣很足,一群浙兵精銳老兵,帶著新招的年輕兵勇,這一路過來沒有人掉隊,也沒有臨陣脫逃的。
到了此地,體力也還十分充足。
看到韃子近在眼前,也沒慌亂。
雖然朱以海不敢確定,一會打起來這些新兵會不會有人尿褲子,但現在這氣勢,確實是軍隊氣象,而不是百姓鬥毆了。
這個時候,能夠感受到大明那些軍官們為什麼喜歡重金打造出一支精銳家丁了,缺餉少糧的情況下,軍隊缺額嚴重,也缺乏足夠訓練,若是再不重點訓練打造一小股精銳部隊,那麼出兵打仗的時候可能就一盤散沙了,有這些精銳的家丁充做骨幹,起碼還能拉起架子來。
朱以海的家丁隊仍是旗手營六十人,其中老兵佔了三成,新兵七成,全員配雙騎,還有二十頭騾子馱動東西,他們的武器也都比較充沛精良,長槍兵皆配綿甲,弓箭手和火槍兵也配了胸甲、鐵盔,甚至還有一個火炮小隊,配有五門虎蹲小炮。
而整個旗手營,又被張名振、沈宸荃等早視為朱以海的禁衛軍了,戰場上朱以海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